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民生巷议 > 正文
投石取乐与残酷青春
www.fjnet.cn?2011-04-18 09:46? 张渤宁?来源:长江日报    我来说两句

知名已故深圳“爱心大使”丛飞遗孀邢丹遇害案告破:三个90后少年,用小石块和混凝土块向高速公路上的过往汽车投掷取乐,其中林某健掷出的一混凝土块击中受害人邢丹所乘汽车前挡风玻璃,致邢丹受伤不治身亡。

丛飞是“感动中国”的“好人”;丛飞和邢丹还有一个未成年的女儿;由于涉及刑事案件,遗体停留时间超过了6小时,邢丹献出眼球或角膜的心愿也成为永久的遗憾。一切,使得这一起并不复杂的案件带上了浓浓的悲剧色彩。

3个少年,平时口碑不好。“成天在村里晃来晃去,大家怕他们偷东西”。但到底,之前他们还并没有做出过什么出格的“大事”,也“没有案底”。总之,他们不是“坏人”;顶多,他们算是有着残酷青春的边缘少年。

青春期这个特殊年龄段,最难把握。很多少年在青春期也会出现一些问题,但往往,因为有家庭、学校、老师还攥着风筝线,不失时机地加以干预、呵护,这些少年飞呀飞呀,便不会飞出错误的轨迹,青春期的“问题”,便不会“铸成大错”。而青春期的错误,常常是带有某种悲剧色彩的,因为,它也许足以毁掉一个人的一生。

“不是家里条件不好,也不会小学没读完就辍学”,“读了书,拿石头砸车这样的事情不敢做的”,面对《南方都市报》记者对3个少年的采访,有村民这样说。村民的道理很朴素,却似乎说明了一切。

穷而失学;失学而无人管束(或管束不当);便游手好闲,一步一步游离主流而边缘化。就像断了线的风筝,最终会一头从天栽下。青春期的特殊年龄,像是一柄双刃剑,毁了自己的同时,极可能祸及不知道下一个会是谁的无辜他人。这样的例子,从近年来较为突出的青少年犯罪的多发和残忍性可见一斑。

青春期是叛逆的、奔放的,甚至带有一种“破坏”的狂野。如果能有亲人、老师、社会爱的沐浴,能有他们长者目光的关注,青春期的叛逆不会扭曲到这样“残酷”的程度——拿石块砸高速通行的汽车取乐,可能会有不计后果的不学、无知,但同时包含其中的不顾他人感受、他人生死的残忍与自私更是何等可怕。

青春期是懵懂的。一个青春期的少年,往往无法看懂世界看懂爱,也因此无法完全、理性地把握自己。这个特殊的阶段,可能需要“放养”,但决不是“放弃”(或像本案少年的父亲只倚重“打压”)。我不知道这个世界的无数角落还有多少这样的边缘少年?但我真的希望:对每一个这样的少年,都有一根似紧似松的,能帮他们攥住“青春期”命运的那根“线”。

责任编辑:李艳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更多>>囧视频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