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科技部公开“三公”的标杆意义非同寻常
www.fjnet.cn?2011-04-18 15:39? 朱永华?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昨天,科技部在中央部委中率先公开“三公”经费:2011年用财政拨款支出安排的出国(境)费、车辆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三项经费预算为4018.72万元4月15日(京华时报)。

政府部门过高的行政成本,一直为人们所诟病,不透明的“三公”经费更是为社会公众所高度关注,究竟每年需要花多少钱,这些钱是怎么花的,政府不公开,群众不知道,不知道就难免不乱猜疑,于是乎一方面是缺乏事实依据的声讨,一方面同样是不愿拿出事实根据的“澄清”,谁也说服不了谁,公众把最后的希望寄托于政府部门公开三公消费的账本;在千呼万唤中,去年,74个中央部门集中“晒账本”,首次向社会公开了部门预算收支总表和财政拨款支出预算表。然而,对于公众一直千呼万唤的“三公”经费,却迟迟不肯露面。“三公”账本成了政府部门欲罢不能的“烫手山芋”,不公开有悖民意,完全公开又颇觉“羞于露面”,就在一些地方将“三公消费”在“其他支出”中躲躲藏藏的时候,科技部率先在全国把“三公”账本由内部推到了前台,撩开了科技部“三公”支出的神秘面纱。

4000万的“三公”支出对于一个部委来说,是多还是少暂且无法评论,但4000余万绝对不是个小数目,做为三公消费来说也算得上是“怵目惊心”,据有关数据显示,我国在政府财政支出中行政管理费用支出比重高达18.73%,而同期日本的支出比重是2.38%,英国为4.19%.足可见我们的行政管理成本比例是“巨大”的,但是,科技部率先公布了“三公”支出预算,这本身就是就是一个很大进步,在其他部门“三公”支出还没有全部公开的情况下,我们不能对科技部的三公预算“说三道四”,坊间有句话“没有行市有比市”,在没有任何可比的情况下,任何质疑或赞扬都没有理由,但对科技部的这次率先公开,人们有理由相信,他对我们政府透明三公支出,接受群众监督,毫无疑问会起到一个标杆的作用,其意义是非常值得肯定和重要的。

对于政府部门公开“三公”消费支出,公众已经期盼了很长时间,公众有要求公开“三公”消费的理由,官方有不宜公开的苦衷,公众要求公开是为了加强对政府有效的监督,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多次在讲话中指出,要政府要创造条件接受群众监督。但是很多地方政府出于“维稳”或其他多种原因总是遮遮掩掩,但一个不可回避的事实是,在一些政府部门的三公消费中,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不尽合理合法的地方,公开这些支出,从心理上担忧会引发很多负面问题,甚至可能面对公众的质疑不能自圆其说,到时候自己让自己下不了台,也不排除会担心引来过多的质疑从而引起“上面”的问责,以至于对“三公”账本,要么就是干脆不公开,能拖一年拖一年,要么就是隐藏在“其他支出”中,让公众无从监督,不仅没有给公众创造监督条件,反而尽量回避监督,同时,也处于一种观望态度,都想看看其他地区或部门公开“三公”账本后,反映如何再考虑其是否公开。因此,科技部率先公开“三公”支出,对其他部门和地方政府确有“吃螃蟹”的效果。

其实,公众虽然迫切想知道政府部门的三公消费,也积极的想要参与监督政府,但绝大多数还是怀有巨大的宽容心理,政府部门这些年虽然把三公消费“捂”的很紧,但现代通讯技术和信息的发达以及从社会的种种现象中任然可以看出一些端倪,也正因为如此,公众才迫于想监督政府加强对三公消费的制约和管理,很多地方政府虽然没有公开三公消费的具体账目,但是,公众也不否认各级政府都对严管三公消费做出了很多努力,出台了很多制度和规定,某些地方政府声称公开“三公消费”的时机尚未成熟,实际上是想把“三公消费”控制在公众心理可以接受的时候才交给公众一本明白账,以此来减少公众监督和质疑的压力。笔者以为这是政府部门低估了公众的心理承受能力,反过来说,政府越早公布“三公”支出,越早接受群众监督,让三公支出呈逐年下降之势,对公众反而更有说服力。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科技部公开“三公”支出就更能起到积极的效果。

从公众对科技部公开“三公”支出的情况来看,笔者认为是非常的理智的,给予的态度也是很积极的,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有了科技部这个标杆,笔者以为他必将产生一种很大的激励和榜样作用,虽然公开的还只是一组数字,还难以让公众完全理解,但我们已经看到了政府全面接受群众监督的曙光,就在眼前。

责任编辑:李艳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更多>>囧视频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