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拿什么拯救“道德滑坡”
www.fjnet.cn?2011-04-19 07:42? 张玉胜?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近日在同国务院参事和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座谈时说,近年来相继发生“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染色馒头”等事件,这些恶性的食品安全事件足以表明,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4月18日《京华时报》)

总理怒斥染色馒头瘦肉精等事件,立刻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回应。尤其是虎扑篮球:“注重对社会转型期道德文化建设的研究”的讲话,更是切中了当前的社会时弊,触到了人们的心灵痛点,反映了公众期盼道德回归的心声和诉求。

在当今市场经济社会里,人们的思想观念呈现多元化趋势,社会道德建设如同物质上的贫富悬殊一样形成观念上的“两极分化”。一方面是英雄人物辈出,道德模范不断涌现,一方面是诚信空前危机、假冒伪劣屡禁不止。近年来,“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染色馒头”等恶性食品安全事件频发表明,在一向崇尚“礼义仁智信”的东方文明古国,道德滑坡已经到了无以复加、是可忍孰不可忍的严重地步。

“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国民素质的提高和道德的力量,绝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强大的国家、一个受人尊敬的国家”。温家宝总理发自肺腑的殷殷忠告,向社会传达出“道德不存、国将不国”的危急信号,振聋发聩,催人猛醒。切实加强同市场经济、民主法治、和谐社会建设相适应的道德文化建设,已经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任务,“救赎道德”,势在必行,时不我待。

尽管近年来我国致力于法治建设和制度监管取得了明显成就,但由于道德教化的严重滞后和失之于软,终归难挡社会诚信架构的每况愈下。法律是调节人们行为的底线,道德则是调节人们行为的上线,再完备的法律体系和制度设计终归还要人去操作,没有对法律的敬畏之心和对道德的高度认同,何谈社会的公序良俗。因此,加强社会转型期道德文化建设,必须从根本上铲除滋生唯利是图、坑蒙拐骗、贪赃枉法等丑恶和腐败行为的土壤,正如温总理所言,要“形成讲诚信、讲责任、讲良心的强大舆论氛围”。

曾几何时,不讲诚信、不顾责任、不凭良心的人和事屡见不鲜。在一些人的眼里,物欲横流,见利忘义,缺乏荣辱感,笃信潜规则,社会道德底线一再失守;他们心中有“小我”,肩上无责任,视“危”机为“商”机,凡事讲“交易”,责任意识丧失殆尽;他们人性泯灭,良知麻木,违法事、缺德事,逢“隙”就钻,昧心钱、不义钱,见“钱”眼开。只要赚钱,不惜铤而走险,违法乱纪、坑国害民。就连行侠仗义、拾金不昧等美德义举也被金钱染指,被铜臭侵蚀,道德沦丧,令人堪忧。

温总理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总要有一批心忧天下、勇于担当的人,总要有一批从容淡定、冷静思考的人,总要有一批刚直不阿、敢于直言的人”。“救赎道德”的关键是要身体力行。要形成“讲诚信、讲责任、讲良心”的强大舆论,让真善美的精神光辉普照大地;领导干部要带头做“讲诚信、讲责任、讲良心”的道德表率,以良好党风官德引领社会;要建立“讲诚信、讲责任、讲良心”的激励机制和问责制度,激发人们践行“三讲”的自觉性和能动性,使有道德的企业和个人受到法律保护和社会尊重,使违法乱纪、道德败坏者受到法律制裁和社会唾弃。只有对道德楷模见贤思齐,对道德败类愤而诛之成为社会共识,道德回归才有希望。

责任编辑:李艳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更多>>囧视频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