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民生巷议 > 正文
“一般人士”就没有荣誉了?
www.fjnet.cn?2011-05-12 10:33? 邓海建?来源:新闻晨报    我来说两句

近日,佛山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在佛山捐助500万港元以上,或者投资3000万美元,或者为佛山招商引资做出突出贡献的港澳台同胞、华侨以及外国人士,有资格申报授予“佛山市荣誉市民”称号。

在有些荣誉面前,我们千万不能单纯地顾名思义——比如 “联合国人居奖”,其实和联合国八竿子都搭不上关系;又比如“城管局长联席会议”,据传是个既非官办也非民办的四不像。当此背景之下看各色“荣誉市民”,心就淡然许多。

这当然不是说“荣誉市民”称号的设置不妥,而是这个帽子显然不如叫“经济贡献突出人士”更准确。但世上的事情,都不能太较真:比如副经理,你得称呼为经理人家才高兴;唱了两首歌,出场就得称为艺术家才靠谱。 “荣誉市民”这个本应既要考量经济贡献、也要考量社会贡献的称号,沦为单纯以金钱考量的名号,也就合情合理了。

这是一个连西太平洋大学的学历都可以叱咤风云的年代,荣誉不过是底线失守后的一枚棋子,摆来摆去的目的无非是为了完成一场场交易。官方的说法很实诚,“为突出佛山荣誉市民的代表性,所以暂时不会考虑一般人士。”其实这话有点逻辑问题,如果真要考量荣誉市民的代表性,应该以一般人士为先:因为构成城市肌体的细胞,大多是“一般人士”、而绝非“不一般人士”。奖励突出贡献者,就公共政策而言,合理又正当,但为何“荣誉市民”甄选还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呢?异议的背后,更多的恐怕还是当下的公共决策嫌贫爱富的惯性倾向。

当上先进典型的,莫不是班组长以上人士,零星有个基层员工点缀其间,稍一打听,可能背景还会沾点官味;配上荣誉小红花的,清一色是经济牛人,“总经理、董事长俱乐部”随处可见……城市的品味、决策的好恶,在种种门槛与标准之下,昭然若揭。至于小市民在价值实现上的念想,则成了淹没在万紫千红中永不被察觉的那一点。

都在热议幸福指数。幸福究竟是什么?答案不一而足,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幸福首先是人格与价值的被尊重。那么,城市的车轮在物欲中轰然前行的时候,请别忘了:荣誉不仅属于坐车的人,更属于推车、拉车的人。

责任编辑:李艳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更多>>囧视频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