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星闻码头 > 正文
网民读得懂高晓松的真诚
www.fjnet.cn?2011-05-18 09:24? 张天蔚?来源:北京青年报    我来说两句

近日最热门的新闻,当属包括“醉驾入刑”条款在内的刑法修正案(八)的正式实施,及知名音乐人高晓松的“顶风作案”。昨天下午,高晓松醉驾案经法院审理后正式宣判,高晓松以醉酒驾驶机动车犯危险驾驶罪,被判处六个月拘役,罚款4000元。

在刑法修正案(八)的相应条款中,拘役六个月为“醉驾入刑”的处罚上限,高晓松并未因其名人身份而得到法外施恩,公众对于司法不公的担忧,没有在高晓松身上得到不幸的印证。同时,高晓松在庭审中不仅表示接受法庭判决、不再上诉,而且表达了真诚的悔意,其忏悔的范围甚至超出这一事件本身,而反思到因成功而带来的膨胀和不智。高晓松醉驾肇事固然法无可赦,但其真诚悔罪的态度和认识,显然符合人们对公众人物的期待。

公众也确实对高晓松的真诚悔罪,给予了积极和正面的回应。可资为证的是,在某著名门户网站的近千条新闻跟帖中,不少于90%以上的网友,都对高晓松的忏悔表示了理解和原谅,甚至有个别网帖表示,根据高晓松的悔罪态度,法院的“顶格”判决太过严厉,以致没有给今后更为恶劣的案例留下加重惩处的空间。

近年来的网络“舆情”,呈现出令舆论研究者或管理者喜忧参半的纠葛局面。一方面,以微博、留言、跟帖等形式表达的网络舆论,充分表达出爱憎分明、嫉恶如仇的正义感,并以强大的舆论力量,促成了某些事件的积极解决,加快了社会的进步;但另一方面,网络舆论也表现得不够理性乃至“戾气”弥漫。因某些社会事件而引发的网络狂潮中,网民对某些地方政府、职能部门,乃至官员、商人、明星,都表现出先入为主的不信任、不宽容,不仅所谓仇富、仇官的情绪在网络舆论中被放大,且在某些特定的事件中,当事地方政府官员在尽量澄清了事实、表达了诚意之后,仍然无法得到网民宽谅,以致部分官员会对网民产生“难以理喻”的负面印象。

网络舆论对高晓松的原谅和支持,却以一个特定的事件证明,网民并非暴民,网络舆论也并非如某些人担心的那样,会成为一个理性泯灭、戾气横行的情绪垃圾场。反之,对于引发广泛关注的社会事件,网络舆论恰恰表现出强烈的正义直觉,对于事件中的是非曲直,或事后的真诚与否,网民们常常会以最敏锐的直觉一眼看穿。

责任编辑:李艳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更多>>囧视频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