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没有文化真可怕。但万一有了文化呢?没准会更可怕:陕西宝鸡市吴山风景区推出“土匪抢亲”旅游项目,游客或可扮演等待被抢的新媳妇,或可扮演手持驳壳枪、凶神恶煞般的土匪,现场演绎一出山大王抢压寨夫人的活剧,且美其名曰“充分挖掘‘吴山土匪文化’”。
“土匪抢亲”究竟算哪门子文化?说起这一“特色”旅游项目,不得不提起近期被热议的另一个“特色”旅游项目“鬼子进村”。把凝聚着中华民族斑斑血泪的抗战史,“浓缩”成“鬼子进村”的旅游项目以“娱乐”大众,不是无知就是无耻。而冠冕堂皇地给破坏社会秩序和他人幸福、没有任何积极意义的“土匪抢亲”打上文化旗号,大搞以土匪为卖点的所谓文化游,文化沦落至此,着实让人无语。
老实说,不管是“鬼子进村”也好,“土匪抢亲”也罢,根子上都是为了制造轰动效应来吸引人的眼球,从而提高知名度以发展旅游等产业,当地可以说是用心良苦,只是选择炒作的噱头和手段滥到令人耻笑而已。
实际上,为了发展旅游、招商引资等等,时下不少地方都在寻找甚至制造与众不同的卖点来提高知名度,搞名人效应、独特地域文化效应等成为不少地方惯常采用的手段。君不见,从清朝一直持续到现在的诸葛亮故里之争,虽然迄今为止这场官司还停留在那副著名的对联“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阳南阳”的混沌阶段,但南阳、襄阳两城知名度因此而大增,这就是利用名人效应、文化效应的一个范例。与此类似,很多地方纷纷跟风效仿,从巨擘高士、帝王将相到文人骚客、才子佳人,等等,但凡有点名气的都在争抢、炒作和打造之列。虽然这种做法带着明显的功利色彩而被人诟病,但至少在这些炒作中,起码的价值观、是非观还是没有混淆的。
然而问题又来了,靠山吃山首先得有山,并不是每个地方都有像诸葛武侯之类备受后世褒扬、形象高大的正面人物。这可如何是好?不要紧,只要能出名,不管他是佞臣贼子还是流氓恶棍,只要可以炒作、包装、吸引眼球就行。于是乎,在“不能流芳百世,那就遗臭万年”的恶俗出名观指导下,蔡京、严嵩甚至小说中子虚乌有的人物西门庆等,也都成了炒作的对象,或大修其墓、或修祠堂、或争抢其老家,只要能出名哪怕是出恶名也好,一时间搞得煞是热闹。
如果说对正面人物的包装、炒作尚有一些弘扬传统优秀文化的因素在里边的话,那么,像吴山等地对负面现象和负面人物的恶俗炒作到底是为了什么呢?难道是为了弘扬“土匪文化”、“奸臣文化”、“流氓文化”?价值观、是非观的根本错位,再高明的炒作最终也只能落下骂名,在千夫所指中草草收场,如“鬼子进村”、“土匪抢亲”都已被叫停。而要想让诸如“土匪文化”之类的伪文化彻底消失,清除为了经济利益不惜一味媚俗、有奶便是娘的思想病根,恐怕才是根本解决之道。(福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