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行善的环境让善心不再孤独
www.fjnet.cn?2011-10-19 09:11? 沈彬?来源:东方早报 我来说两句
18比1的“良心溃败”刺痛了整个社会。佛山女童小悦悦被汽车两次碾压,18个路人“见死不救”,第19个路人救起了她。之前媒体已对“冷漠者”做了严厉谴责,接下来的追问是:如何看待此事中的冷漠,又如何杜绝悲剧的重演? 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才不冷漠,积极帮助他人呢?1973年美国心理学家做过“善良的撒马利亚人”试验。(典故源自《圣经》:有犹太人受重伤,躺在路边,但本应为人楷模的祭司路过时却不闻不问,而一个被认为是道德低下的撒玛利亚人却救了他。) 这个试验中的测试对象是神学院学生,组织者要求测试对象到另一处地方布道,暗示这对其前途影响重大;路上有人故意躺倒等待救助。结果显示:假如时间紧迫,90%的学生会装作没看见,甚至故意绕开,哪怕他们即将布道的内容是虎扑篮球:“乐于助人”的;而如果时间充裕,大多数学生会停下来救人。这个试验告诉我们:一个人是否会伸出援手,不仅仅在于熟稔道德教条,还在于是否有适合行善的环境。 再回到佛山碾童案,媒体追踪到了“冷漠者”中的一些人。有人坚称没看到女孩;也有女老板表示自己刚从幼儿园接回女儿,看到血很害怕,在询问了旁边店铺员工,没有得到回答之后,就牵着女儿离开了……就个案来说,五金城中特殊的治安环境、人际环境;当时的大雨,路灯没有开启,光线昏暗等因素,与18人见死不救的相关性,值得警方、社会学家仔细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 从宏观上说,对碾童案的反思,不应止于道德批判,而是应思考如何营造出适合行善、促进公民抛弃冷漠的社会环境。一个温暖的、切实可行的、有明确预期的社会环境,比空洞的道德教化更有作用。 18名路人,并非良心丧尽,有人甚至内疚到整晚睡不着;可能平时他们还算是好丈夫、好邻居。那位领着女儿离开现场的女老板称“如果当时旁边有人一起救,我一定会救”。事后,一些热心人士也看望了小悦悦,并为其捐款。可见,善并未远遁,可能与小悦悦就是一个手臂的距离。我们需要的是一双大手推动人们向善;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路人。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9-06]行善的同时保护自己的权益
- [ 05-09]“不作恶”比“行善”更重要
- [ 09-06]不如教教中国富豪怎么行善吧
- [ 03-07]明知有风险,还是要行善
- [ 02-11]街头撒钱,即便真行善也应给受助者尊严
- [ 12-20]行善济困不妨学学乔家大院
- [ 08-14]帮冠军寻父 警惕"人肉搜索"行善的另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