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认“诚信缺失”是最难得的诚信
www.fjnet.cn?2011-10-21 08:26? 邓海建?来源:华西都市报 我来说两句
10月19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当前社会诚信缺失问题相当突出,人们十分不满。提出把诚信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大力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建设,建立健全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加大对失信行为惩戒力度。 诚信在不在、道德有没有,这是一个让人纠结的话题。若说消失殆尽,中国历来又不缺“忧道不忧贫”的君子;若说都还健在,何以扶不扶老人都成了“技术难题”?当下热议的“小悦悦事件”,足以窥见民意的敏感与惶惑,正如王小山微博所言:什么事都扯道德,好像谁比谁强多少,责任都还没厘清——第一责任人是监护人,然后司机,然后法律,然后才是别人……当道德大棒挥舞向路人时,不过路演了一次张牙舞爪的“失德恐慌”。 然而,承认诚信缺失显然不是件容易的事。譬如,中央文明办副主任王世明就认为“尽管有老人倒地无人敢扶的现象,但这绝不是中国人的道德观”,道德判断要分主流和支流,从中国经济发展等事实上看,国人主流道德风貌良好。道德是否滑坡,事实胜于雄辩。王先生的逻辑鼓舞人心,也不是毫无道理,毕竟“仓禀实而知礼节”。问题是,“仓禀实”是“知礼节”的必然条件,而非充要条件。如果钱多了就能论证道德尺度水涨船高,洛克菲勒就不会慨叹“培养一个贵族需要三代时间”了。 诸多现实问题,都与“诚信缺失”有渊源。一是市场层面的商业欺诈、制假售假,今年《小康》杂志发布的报告显示,半数以上公众对食品“没有安全感”;二是学术层面的不端不正、虚报冒领,中国科协调查显示,认为“侵占他人成果”现象相当或比较普遍的比例高达51.2%,过半数表示确切知道自己周围的研究者有过至少一种学术不端行为;三是存在于部分公权层面的失公失信,资源分配中与民争利的行为、某些官员私德领域无底线的表演……凡此种种,都是社会诚信缺失的铁证。 知耻近乎勇。承认“诚信缺失”需要的不只是直面的勇气,还须有刮骨疗伤的硬气。客观地说,经济转型带来的道德转型总会经历阵痛,公众冀望的是整个社会风气由上至下的渐次好转。市场经济无所谓原罪,逐利思维也非洪水猛兽,关键是如何在奔向利益诉求的路上,整合起优质而稀缺的诚信资本,并妥善经营、放大存量,以此将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关系,锁定在秩序与原则的坐标之上,并有力消弭人口大量流动带来的陌生感与不负责任感。知道丢了诚信,总比穿着“皇帝新衣”以为既遮羞又美观来得强。某种意义上说,承认“诚信缺失”是最难得的诚信,也是社会迈向诚信与法治的首要前提。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10-21]“征信体系建设”当从“政务诚信”抓起
- [ 10-19]“抵制地沟油诚信单位”活动缺诚信
- [ 10-09]“微博直播自杀”极大伤害社会诚信
- [ 09-26]对“不诚信”经营户要像打蛇打在七寸上
- [ 09-08]公然以欺诈促销仅仅折射商家诚信失落?
- [ 09-06]假洋文凭成灾拷问社会诚信缺失
- [ 09-02]万翔“秒杀门”,被秒杀的更是商家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