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捆绑式帮困助学”堪称一种羞辱教育

www.fjnet.cn?2011-10-21 11:17? 徐云鹏?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近日,山东烟台听众给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热线400-800-0088打来电话反映说,位于烟台市的山东工商学院规定,领取助学金的同学必须完成学校安排的45小时义务劳动任务,接受感恩教育,否则助学金将不予发放。(据2011年10月19日中国之声《新闻纵横》)

笔者反复详查2007年财政部和教育部下发的《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管理暂行办法》中的国家助学金申请条件,怎么也找不到附加“强制劳动”这一条款。原本是政府帮助贫困生健康成长的助学行为,学校却硬是越权与劳动任务强制挂钩,不仅事出无名,事出无理,而且也背离了“感恩教育”的本意,构成了对贫困学生人格的羞辱。

我们也不难捋清楚,家庭贫困生助学金属于政府拨款,用于帮助学生完成大学学业,而学校却牲性霸道地强制拿助学金的学生参加校舍保洁劳动,把本应由学校出资雇佣清洁工完成的校舍卫生清扫任务,强硬地摊派到每个拿助学金的学生身上,使得“帮困”变成了“交换”。实质上,这是对贫困生的变相惩罚,是一种人格歧视,完全就是一种羞辱性的教育。

事实上,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高校贫困生不仅承受着经济压力,同时也承受着精神压力。调查结果显示,多数贫困生平时不合群、爱溜边、不愿意与同学交往,更不愿意让同学们知道自己靠助学金生活。其家庭环境可能导致他们性格内向,甚至自闭。因此,学校有义务对领取助学金的同学加以必要保护,这也是对他们人格的起码尊重与爱护。

然而,在山东工商学院那里发放助学金却与学校的劳动任务强制捆绑,堪称是对受助学生的“游街示众”,做活体广告。这个学校明确规定,贫困生拿助学金的要参加劳动,一年45天,一天一个小时,45小时。学校每座宿舍楼都是由领取助学金的同学打扫,只要领取了助学金,学校就会为其指定参加保洁劳动的部位。

其实,学校的行事逻辑也很简单的:“天上不会掉馅饼”,你想享受一定的权利,就得承担相应的义务。学校为你申请下来国家助学金,你就得为学校多做一点贡献。于是,把拿助学金与参加劳动硬性捆绑在一起,也就天经地义了。结果,劳动成了取得助学金的前提条件。否则,就取消助学金,你说霸道不?

  • 责任编辑:林雯晶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