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民生巷议 > 正文

保护隐私从追查婴儿信息贩卖开始

www.fjnet.cn?2011-11-24 08:26? 蒋璟璟?来源:华西都市报 我来说两句

11月22日,深圳市公安局罗湖口岸派出所表示,警方21日抓获了一名贩卖婴儿信息的女子,其贩卖的信息当中记载了深圳2010年6月到2011年8月之间15万名新生婴儿的详细资料,每套300元。(11月23日《京华时报》)

资讯时代,任何稀缺性信息,都成为可被交易的商品。而有鉴于所谓“精准营销”的泛滥,种种个人化私密,更是变成信息黑市上的畅销物。于是,从性别到收入,从消费意愿到个人偏好,都无一例外被搜罗、被出卖。由此引发的后果,不仅止于狂轰滥炸的推销短信,更在暗暗威胁你我的日常安全。以深圳这起案件为例,数百页的婴儿资料,想必会让万千父母惴惴不安吧——谁会购买此类信息呢,妇幼保健商?拐卖儿童的人贩?

信息黑市背后,必有一条供需链条。就此而言,每一次留下个人信息,都是一次冒险的选择。因为,我们并不知道,哪些人值得信赖,哪些人必须提防。即便你戒心满满、行事谨慎,欲以十万分警惕捍卫隐私,但最终结果仍可能是“力不从心”的慨叹。难道不是吗?无论在线购物,还是注册社交网站;无论办理银行业务,抑或投递求职简历……一切的一切,几乎无一例外,都得贡献全套个人信息:姓名、手机、邮箱、地址。也许,高度文明和便利的城市生活模式,本就隐含了私人信息的泄露风险。

只是,就算人们被迫容忍自己流落信息黑市的命运,他们可以接受“子女资料”被转手倒卖吗?事实上,成人信息的曝光,与婴儿信息的走漏,完全遵从着两套逻辑。之于前者,或许可以默认为一种无奈的牺牲、是生活于现代社会的必要代价;而之于后者,则纯粹是一种有预谋的信息窃取,是对毫无自护能力、自我意识婴儿的单方面侵害。简言之,成人毕竟自己让渡了信息,他们本该预知风险、且能处置后果;但,婴儿们却是被别人出卖了资料,他们不该为此负责,且对种种后续效应毫无处置力。

纵使,全社会的信息维权意识尚不觉醒,也至少该首先保证婴儿等极端弱势群体的信息安全。考量操作层面的难度,先从特定领域做起,收束尺度、强化惩戒,也有显而易见的可行性。

众所周知,追查成人信息泄露渠道,注定阻障重重——存在着太多泄密的潜在途径,乃至难以确定哪个才是罪魁。然而,调查婴儿资料贩卖,却简单得多。相比成人,婴儿的社会关系简单得多,登记资料的更只有少数几个机构。由此,追查泄密源头,毫无难度可言。

谁都知道,婴儿是最需关照的人群,只因他们脆弱而牵动人心,怎忍让他们遭遇成人世界同等的隐私泄露风险?

  • 责任编辑:林雯晶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