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要“送”更要“种”
www.fjnet.cn?2011-12-01 17:20? 张桂辉?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11月18日,央视以《转换思路:变送文化为“种”文化》为题,报道了北京、江西等地的戏剧名家、戏曲高手与一些基层文艺爱好者建立传帮带关系——面对面、手把手,零距离指导他们提高演艺水平,在送文化下乡的同时,把文化的种子“种”在基层。看后令人为之拍手叫好。 应当肯定,近年来各地通过形式多样的送文化下乡活动,为丰富农村群众文化生活,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然而,随着农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民的文化需求也“水涨船高”,仅靠元旦、春节等节日送文化,已远远不能满足农民兄弟的精神需求。从这个角度讲,各地既要一如既往,组织好开展好送文化活动,更要转变观念,把着眼点和着力点转到因地制宜“种”文化上来。 送文化与“种”文化,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其内涵与意义大不一样。前者是借助外力,它只能解决一时之“渴”,或者说只能热闹一阵子,近似于“飞鸽牌”;而后者则立足地方,文化一旦“种”好了,不仅会生根发芽,而且会开花结果、可持续利用,是名副其实的“永久牌”。 “种”文化,一方面,要上下结合、以上带下。比如,上层、高层的文化文艺团体或个人,通过“结对子”等形式,定期不定期地对乡土文化人才,进行无偿指导和真诚帮带,让自己的精湛艺术变成一颗颗种子,撒向基层、生根开花。另一方面,也是更为重要的,各地要立足地方、三管齐下,提高认识、扎实推进。 首先是建立长效机制。民族是树,文化是根。文化建设对于提高农村人口综合素质,实现农村“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等,都具有重要意义。各地应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大力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和创新,把政府扶持和市场运作有机结合起来,尽快建立保障农村公共文化投入等长效机制,为“种”文化奠定必要的基础。 其次是搭建文化舞台。各地农村都有一些乡土文化人才,以及地方文化资源,可有意识地对之进行挖掘、整合。既善于在服务方式和手段上推陈出新,又舍得花大力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两手”并重,“软硬”兼施,不拘一格搭建农村文化大舞台,为乡土文化人才施展才干创造条件,把他们培育成农村文化建设的生力军。 再次是坚持造势引导。当前农村文化之所以不够活跃,与缺少浓厚文化氛围不无关系。因而,政府应在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着力培育农村文化市场,建设适应新农村文化需要的队伍,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提高群众的参与度等方面下工夫。同时,要积极鼓励、因势利导,把广大农民参与和建设农村文化的热情激发出来、凝聚起来。 实践证明,文化已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丰富精神文化生活已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切实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种”文化,为广大农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福利和精神大餐,这既是贯彻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实际行动,又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题中之意。(福建日报)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