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民生巷议 > 正文

地铁尖峰知易 上班错峰行难

www.fjnet.cn?2011-12-12 09:07? 何苇杭?来源:京华时报 我来说两句

错峰出行其实是一个系统工程,固然需要乘客的自觉和坚持,但更需要营造良性推动的社会环境。

日前,北京地铁公布了32个常态限流车站,随之公布了两个时段,一是相关车站的限流时段,基本集中在7点至9点的早高峰时间;二是首次公布部分站点的尖峰时段(限流期间人流最集中时段)。

这两个时段都与一个“挤”字有关。在早高峰主要线路列车满载率超过120%的情况下,实行常态限流和动态限流,有助于缓解地铁压力,减少人群拥挤,这对于保障公共安全确有必要。另一方面,公布了重要站点的详细限流时段、尖峰时刻,有利于乘客尤其是上班族更加精确地安排时间,引导人们避峰出门、错峰出行,无疑也有利于缓解拥堵。

但是,相对于地铁车站的尖峰时段可以通过监测数据、测算方法较容易地浮现出来,如何实现错峰上班、纾缓运输高峰,显然没有一个简便易行的模式,也不是仅凭乘客自己努力就能做到的。

从宏观方面看,北京地铁的拥堵与地上的公交拥堵相似,都是一种结构性拥堵。北京地铁路网的客流规律是,早高峰由城市边缘向市中心“向心”流动,时间短,客流集中,骤然造成运力与运量矛盾突出。

这背后的深层原因是城市布局不合理、规划不科学,突出表现为商业区和商务区过于集中,工作区和生活区天各一方,高房价更将大量市民逼到城市偏远区域,造成大量长距离交通流,从源头上加剧了交通拥堵。实现错峰出行,应消除城市发展中的交通“交峰”因素,这才是治本之策。

从个体角度看,上班族不是不知道早高峰拥堵的恐怖,但还是硬着头皮上、削尖脑袋钻,关键不在觉悟,而在没辙。目前,许多公司和单位并未按照错峰上下班理念,制定相应的作息时间、考勤制度,而是实行着难以错峰的“一刀切”时间表。

比如,在普遍实行的打卡制度下,大多数单位打卡截止时间都是上午9:00。在这个雷打不动的时间点威慑下,员工们即使知道地铁最挤时间,为了不被罚款甚至开除,也只好“偏向虎山行”。

因此,错峰出行其实是一个系统工程,固然需要乘客的自觉和坚持,但更需要营造良性推动的社会环境。既要求城市发展更加人性化,功能布局更加科学化,拆解制造拥堵的结构性因素;又需要引导企业、单位改革考勤制度,实行鼓励错峰上下班的考勤方式,形成正向激励机制,激发人们错峰出行的积极性。最起码,应该保证人们选择错峰上下班后,免于背负自身利益受损的新压力。

  • 责任编辑:林雯晶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