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特别话题> 户外运动 立法规范 > 正文

户外运动的发展趋势

www.fjnet.cn?2011-12-28 11:11? 徐武举?来源: 我来说两句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开始厌倦穿梭于钢筋水泥的丛林,走出城市、贴近自然的愿望越来越强烈。户外运动作为最为亲近自然、时尚环保的运动休闲方式,开始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追捧。在上海,户外运动的热潮也正以不可阻挡之势滚滚而来。由于我素来对户外运动心存向往,所以将上海市户外运动俱乐部作为我硕士毕业论文的调研对象,在和户外圈近距离地接触后,对其发展有了较为全面立体的了解,想把这份通过了解后的思考和所有户外人分享,希望会对上海市户外运动的健康发展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历程

上海第一次民间意义上的户外活动出现在1998年的2月28日。参与者在淀山湖边露营野炊,于松江畔的横山进行简单的攀登。1999年4月1日,上海第一家户外运动俱乐部成立,名为白浪户外。同时成立的还有白浪户外店和白浪攀岩馆。随着这些最早参与的户外人羽翼渐丰,2000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一部分人开始通过网络发起和召集自立门户,很快沪上各类户外俱乐部出现了三四十家,可谓发展迅速。最初,大家都是抱着寻找志同道合的人一起玩户外的单纯想法组建俱乐部,所以都是以纯AA的方式运作的非盈利性俱乐部。

随着户外运动用品市场春天的到来,户外俱乐部的发展也有了长足的进步,人们走出了“家庭小作坊”式的自助游形式。有组织、领队、安全保障的同时,俱乐部也走入了市场化的队伍。但当时上海虽然有百余家户外运动俱乐部,却仅有一家通过资质认证,其余的全部处于无人监管的状态。上海体育局由于当时对户外运动尚未作为一项体育运动被立项,上海也没有登山协会,所以不对户外运动这一块进行监管。上海市旅游局由于认为俱乐部的户外活动并不是传统意义的旅游,所以也不在他们的管理范围内。

2006年,一些俱乐部开始尝试走商业化俱乐部的道路,他们从主张继续AA的非盈利性俱乐部中分流出来。

2008年1月上海市登山运动协会成立,它是经上海市体育局批准,在上海市民政局、上海市社会团体管理局登记注册的专业性社团法人组织。在上登协的积极努力下,2009年8月上海30多家户外俱乐部联合签署行业自律公约。这是上海首份户外俱乐部行业自律公约,也是上海户外俱乐部从缺乏行业管理走向科学、文明、安全、环保的一个里程。

现状

目前,上海地区有户外运动俱乐部百余家,但是在上海市登山运动协会登记注册的俱乐部只有24%左右,在工商局注册具有法人实体的有二十多家,由于户外经营项目在工商局认定项目中并不存在,所以大部分户外俱乐部都不是以户外公司的名义核准注册的,多是以“体育用品公司”或“咨询公司”名义注册,这就意味着如果其经营户外活动,实质上属于超范围经营。粗略估计约有3%的俱乐部有7-8名领队持有初级户外指导员证书,20%的俱乐部有1-2名持证领队,而大部分俱乐部领队资质问题仍然是不容乐观的。他们大多是只拥有几次户外经验的“半熟驴友”,没有接受过专业培训,发生危险时,可能连自身都无法应付,更不要说照顾队友。

从户外活动的运作模式看,上海的户外运动俱乐部大体可分为四类。第一类是由户外店衍生出的户外运动俱乐部,俱乐部本身不以盈利为目的,定期开展活动主要是为了积累人气,打造品牌文化。其盈利主要依靠卖装备和产品,而组织活动只是辅助性质的;第二类是以活动为主的盈利性户外运动俱乐部,完全采用商业化模式,会员除了缴纳活动成本费用还需缴纳一定的服务费用;第三类是完全非盈利的户外俱乐部,即纯AA的模式运作,一般都是在网上有一个论坛,靠发帖搞活动,类似于自助游;第四类就是打着非盈利的幌子,号称AA制,实际上在赚取利润。相对商业化或纯AA俱乐部,最扰乱市场的是第四类。第四类俱乐部都没有经过专门机构审批许可,运作者自身并不具备从事与户外有关的经营活动必备的条件,这类俱乐部往往飘摇不定,难负责任,严重影响整个户外运动市场健康发展。

趋势

户外运动俱乐部的发展趋势事实上就是两种经营模式的对决,这个问题一直以来都是户外界争论的热点问题,我认为两种模式都有它存在的价值和优势。虽然两种模式的出发点都是源自对户外运动的热爱和执着,但是内在追求的目标并不相同,商业化模式追求周到服务,纯AA模式追求真情交融,所以前者会为了提高服务质量而更加注重规范和专业,后者会为了享受彼此真诚互助获得的归属感而更加坚持纯粹。但是纯AA模式有许多不稳定因素。其一,人的因素:是否管理者能够经得起利益的诱惑坚持纯AA路线,一旦管理者有私心那么俱乐部的凝聚力就会逐渐降低,要么走商业化模式,否则就沦为打着非盈利的幌子非法经营的第四类俱乐部。其二,安全因素:领队没有接受过专业培训没有合法资质带队出游,安全隐患较多,一旦发生事故对俱乐部而言就是致命的打击。

事实上,户外运动俱乐部由AA制开始到商业化模式出现都是户外运动市场发展的必然。户外运动悄然兴起之时,人数极少,能够聚到一起去户外领略心中共同的向往的确是件美妙的事情。但是,随着户外发展的深入,无论在消费水准还是运动观念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在参与户外的人数已经可以用规模来形容,并且这个规模还有越来越大的趋势。户外运动一旦开始向大众化转变,参与的人群也就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体质有差异,年龄有大小,不同层次、喜好不一的参与人群再用AA制来组织显然会力不从心,并且其需求都希望有一个能够提供路线选择、安全保障和专业服务的机构,这就为俱乐部的商业运作提供了契机。总的来说,AA制作为一种户外运动的组织方式将会长期存在下去,但在比例上很难再有原来的强势。商业化模式是一种趋势,它能够促进户外运动俱乐部的健康成长,更能促进户外运动向更专业、更规范、更大众、更国际的方向发展。

期待

总的来说,上海市户外运动俱乐部的发展是乐观的。上海的经济、地理、文化氛围适宜俱乐部的生存;行业协会的作用日益明显;商业化模式的俱乐部也渐成规模,这都是户外俱乐部发展的优势,当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相关法规的缺乏,培训的局限,领队的紧缺,户外参与人群安全意识不足等等。但是只要政府能够重视起来,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理顺涉及户外运动的相关管理部门之间的关系,建立起一个以体育、劳动、工商管理为主,公安、通信、交通、保险等多部门共同参与的立体合作机制,这些问题的解决都是指日可待。洑瑜 (上海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研究生)

  • 责任编辑:李艳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