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诈骗怎能由业务员说了算?
www.fjnet.cn?2011-12-30 15:33? 冯海燕?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老年人+听讲座+购买保健品=上当受骗!”不单是曾先生有受骗的担忧,我们脑海中也有这样的既成公式。因为“诱惑老年人上钩,高价购买保健品”这一招实在见得太多了。结果往往是所谓的保健品非但没一点保健作用,甚至连“生产厂家”的电话都打不通,令消费者大呼“上当”。 究竟曾家老人碰到的是否又是骗局?我们也很希望能搞清楚。但可惜的是事情以业务员退钱了结,而是否骗局我们依然知之不详。“不是诈骗”仅仅是业务员的一面之词,我们没见到警方就保健品展开调查。然而,如果业务员是骗子,他会笨到承认自己“诈骗”的事实吗?如果,警方光听业务员的话,光看到一大堆的“保健品”,就相信了业务员的话,那未免也忒轻信于人了! 5000元啊,这么贵的保健品一定有些名气或来头吧?那么调查核实一下生产厂家是否正规,这些产品是否物有所值应该很有必要吧。不是每个老人的身后都有家人在跟着,曾家两老就要消费5000元,那么听讲座的到底还有多少老人,总共消费了多少金额?如果那些保健品真的属于假冒伪劣产品,那么这起事件就是不小的诈骗案!这名业务员要退的就不仅仅是曾家的5000元,还有其余老人的钱,也都应该完璧归赵。甚至,也该追究他的法律责任! 当然,并非我们草木皆兵,一棍子打死所有推销。只是,前车之鉴使我们下意识地像曾先生那样怀着警惕之心。希望相关部门能慎重对待此类事件,作出详尽调查,吹开我们心头的疑云,也保障广大老年人的财产安全!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相关新闻
- [ 09-18]面对诈骗传闻央视不能“一推了之”
- [ 08-31]诬陷救人者,应以诈骗未遂追责
- [ 01-21]假冒公务员诈骗为什么总能屡屡得逞?
- [ 01-13]偷逃过路费368万构不成诈骗罪
- [ 08-27]曹操墓争论,无关学术事关诈骗
- [ 06-18]每一起诈骗案背后都有若干起现实的影子
- [ 03-24]“有奖猜谜”诈骗,电视台不能脱责
- [ 02-02]若将保险当“卖拐”,算诈骗不?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