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民间智库”应回归“民间本色”

www.fjnet.cn?2012-01-18 11:04? 林  萧?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广东“南方民间智库”获得民政部门注册批准,日前正式揭牌成立。这是广东首个民间智库,目前已吸收了来自各行各业的57名正式智库成员,他们将通过网络问政、领导见面会等平台,为广东党委政府充当智囊,出谋划策。该智库的正式成员包括知名网友、专家学者、政府及事业单位研究型人员、自由职业者等,此外还联系着上千名活跃的参与者。(1月17日《人民日报》)

“民间智库”作为一种非政府的社会组织,可以通过自己的第三方调查、客观中立的报告为政府决策提供很好的参考意见。从这个层面说,广东“南方民间智库”获得民政部门注册批准,无疑是一件好事,不仅证明民间智库引起了政府的高度重视,也是推动社会组织改革的一大创举。然而,纵观国内的民间智库,大多为官方或半官方机构,民间智库如何发展,如何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民间机构,并成为广大民众的代言人,无疑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据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相关统计资料:中国的智库机构数目前约为2500个,其中民间智库约占5%,也就是约120多个,在一百多个民间智库中,大多数默默无闻。民间智库要么为官方机构服务,要么成为纯粹的民间组织,为自身的生存发展担忧。现实的问题是,即便组织一次聚会或主办研讨类活动,都需要花费一定数量的资金,民间智库的收入从何处来?

因此,不能简单地认定,机构成员都来自民间,这样的组织就能称作“民间智库”,如果是官方或半官方机构,充其量也只能算是名义上的“民间智库”,实际上却有违“民间”精神。反过来,如果自谋生路,民间智库能走多远显然是个未知数,在自身生存条件尚无保障的前提下,如何寄望于为民众代言?如何确保履行“民间责任”?这些因素势必导致“民间智库”成为一个尴尬的词语,在定义不清、权限不清、职责不明的语境下,公众对“民间智库”需要拭目以待,而没理由一味为之喝彩。

从本质上说,民间智库应该游离于体制之外,回归并立足于民间,人民群众才是其力量和智慧的源泉。民间智库要真正发挥作用,就必须建立一整套科学完整的制度,为民间智库的发展奠定基础。比如设立民间智库专项资金,使民间智库保持必要的独立性,政府可出台必要的扶持政策,对民间智库的建言开通“绿色通道”,并体现在公共政策的制定与落实上。惟如此,民间智库才能得以健康、长远发展。

  • 责任编辑:林雯晶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