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农村基础教育:何以消弭误人子弟的困境?

www.fjnet.cn?2012-01-29 13:57? 徐云鹏?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随着学校生源逐年减少,湖北沙洋县李市镇全镇6所乡村小学都面临师资缺乏的困境。即使一些优秀教师被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采取的相关措施留了下来,但仍是“身在曹营心在汉”,消极应付。新城乡一位从教30多年的老教师坦言,想改变自己,却发现已经被现实的乡村教育环境所裹挟:“有时为自己找理由——大家都是这样,有的时候又觉得自己没有热情,是在误人子弟,心里很矛盾,又实在无可奈何……”(据2012年1月26日《新京报》)

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资源日益严重匮乏,湖北沙洋县李市镇的6所乡村小学正常的教学和教研活动难以如期开展,更无法拿出经费派人到外地学习取经或参加县级、市级的学习培训。每当上音乐、英语、体育、思想品德等课程时,学生们就成了“集体放羊”,他们在操场上撒欢、打弹子,在草丛里用草叶“钓虫子”,老师们则在一旁看着别出事就行。与城里的各类课程均有安排,教师和教学设施配备齐全的状况相比,这种情形确实令人心酸。

发展农村基础教育关键靠人才,财力是后盾。一些农村中小学校既差钱又缺人,一个都不占,如今农民子弟的素质教育质量状况可想而知。尽管我们不能说湖北沙洋县李市镇的6所乡村小学就代表了全国农村中小学校教育的全部现状,但我们也不能否认一些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资源严重短缺的现实。首先是教育经费的严重不足。早在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就提出,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比例要达到4%。但是由于我国GDP增长迅速、财政收入占GDP较低等多种原因,这一目标未能如期实现。截至2008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比例只达到3.48%,仍然低于4.5%的世界平均水平。

就此,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我国财政性教育投入长期以来没有达到法定的4%的比例,最关键的原因是没有建立合适的教育拨款体系与透明的学校财务管理体系,教育拨款和用钱都缺乏监督、约束机制,由此造成教育部门的“要钱花”、“讨钱花”和“乱收费”、“乱花钱”现象并存,教育一边缺钱,一边乱花钱,形成恶性循环,最后真正到达农村中小学的经费几乎是微乎其微,有的地区甚至是零。由于经费的严重短缺,甚至连老师办公用的笔墨纸张这些必需品都无法提供,有的学校穷得连电灯都不敢开。

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直接导致教学设备紧缺,形成城市与农村冰火两重天的尴尬局面。在城区中小学生早已看惯了电脑、多媒体、液晶投影的形象教学方式的时候,一些偏远的农村小学的教师仍然用最原始的绘图方法进行最简单的演示,甚至老师教学用的直尺、三角板还要靠老师土法自制。当城市儿童在网络世界尽情遊弋的时候,而农村一些初中生想看到一本心爱的课外书竟是“奢望”。

  • 责任编辑:林雯晶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