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兴业杯屏山时评网络征文> 新闻评点 > 正文

沙县小吃爆炸式增长说明什么

www.fjnet.cn?2012-02-09 10:24? 金文钦?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全国各地著名的风味小吃不少,像沙县小吃那样风靡市场的并不多。事实说明,小吃也可挑大梁,促进一方经济发展,给群众带来实惠。发掘这种经济现象的价值,对于推动县域经济发展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沙县小吃的成功启示人们,风味小吃也可成为支柱产业。

支柱产业对一个地方的发展举足轻重。一般来说,人们都习惯以某个产业对GDP的贡献大小为标准,来判定其是否属支柱产业。有人因此轻视小产品,以为小的难成气候。沙县的事实说明,这种衡量标准是片面的。有效解决群众生计同样是评判标准,把发展经济与解决群众生计结合起来,岂不更能反映党的发展为人民的宗旨?沙县小吃一年营业额达40多亿元 ,净利润超过8亿多元。一个人口仅20多万的县有这样的经济回报,难道小吃还是不屑为的小产品吗?看来,不少地方之所以找不到支柱产业,并不一定是缺乏自己的优势,而是缺了像沙县那样的发展理念和开拓精神。

沙县的实践还证明,组织有特长的农民有序转移更有成效。

沙县民间素有制作扁肉、拌面、蒸饺、板鸭等多种小吃的传统工艺。沙县县政府充分发挥这一传统优势,组织农民抢滩大中城市,以“一家一店”的经营方式,将小吃优势变为产业优势、市场优势,以其味美价廉,适合大众消费,不仅填补了一些城市服务网点的不足,而且带动了物流等相关产业发展。目前沙县小吃从业人员已达5万多人,本县农业富余劳动力基本得到转移。沙县的实践说明,农民转移到城市固然有多种途径,但有技术与没技术不一样,有组织与无序单闯也不一样。“身怀技艺走天下”,有技术的农民在城市发展空间大,能够更快在城里立足,更快地富裕起来。

政府扮演好 “服务员”的角色,也是沙县打造支柱产业,有效转移富余劳动力的关键。

沙县县政府确定小吃业为支柱产业后,就始终不渝地抓发展,把行政推动和市场运作有机结合起来。为了让分散经营的小吃形成规模效应,他们采取“攻城策略”,确定一个乡镇主攻一个城市,进行区域合理分工,有效地把品牌做大做响,而且避免了内部无序竞争。为扩大小吃的知名度,从1997年开始每年都举办“中国沙县小吃文化节”,并先后在上海、杭州、台湾等地举办推介会、品尝会。还实施了激励机制,对率先打入上海市场和北京市场的业主,给予一定的经济补贴。既尊重农民的自主经营,又给予有力的服务指导,这正是沙县小吃的成功之道。(福建日报)

  • 责任编辑:林雯晶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