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时政观察 > 正文

“80后腐败现象”是简单的治腐标签化

www.fjnet.cn?2012-03-21 08:47? 王传涛?来源:长江日报 我来说两句

一直以来,职务犯罪多集中在掌握较大权力、处在较高位置的中年人或临近退休人员身上,多数单位把廉政教育工作的重点放在“59岁现象”、“45岁现象”上。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对近一两年来已审结的“80后”为犯罪主体的案件进行调研。在审理公职犯罪案件中,发现低龄化趋势明显,“80后”为犯罪主体的案件犯罪金额合计达2000万。(3月20日《新京报》)

公职犯罪呈现“80后现象”,是一个新的社会命题。常理来讲, 80后初入社会,一腔热血,本该为自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不料却与社会期待完全相悖,出现大量腐败案例,令人义愤填膺、扼腕叹息又感觉恨铁不成钢。对于反腐与纪检部门来讲,如何预防80后官员的职务犯罪,显然已经成了当务之急。

可是,公职犯罪呈现“80后现象”,应该算是一个特殊的现象吗?在笔者看来,如果整个权力结构之中出现了“80后腐败现象”,在10年之后会不会出现“90后腐败现象”、在20年后会不会出现“00后腐败现象”呢?连小学生都梦想着做官的语境里,对腐败群体贴上“80后”的身份标签,并不是那么恰当。

可以肯定,如果绝对的权力仍然得不到有效地约束与监督,如果不把权力这只老虎关进笼子,腐败就会成为必然。腐败的必然,与年代无关,与身份无关,出学历无关,与理想无关,甚至与品德无关。无论是“59岁现象”,还是“45岁现象”,还是“80后现象”,都不足以成为一个特殊而个别的现象。在反腐领域之中,年龄阶段上的特殊性与差异性无法掩盖权力运行现状中的沉疴和痼疾。

反腐要做的事就不应该只是在年代标签上贴上“治腐”二字,而应该剔除掉附着于权力上的那些杂七杂八的东西。

  • 责任编辑:林雯晶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