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公职犯罪的“80后”现象与脱落的价值

www.fjnet.cn?2012-03-22 11:14? 侯金亮?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近两年来,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在审理公职犯罪案件中,发现低龄化趋势明显,“80后”为犯罪主体的案件犯罪金额合计达2000万。(3月20日《新京报》)

“80后”公职人员应是充满理想,奋发有为的一代。熟料,竟在贪污腐化方面“长江后浪推前浪”,成公职犯罪的重要构成部分,令人唏嘘、扼腕,更让人忧虑和反思。

以往,腐败高发年龄段多集中在位高权重的中年人和即将退休的公职人员身上。譬如,有知名的“59岁现象”和“45岁现象”。翻开腐公职人员的履历,他们的早年奋斗史往往大同小异。他们中很多出身贫寒,历经众多波折与苦难,经过刻苦奋斗,最终成为权力的掌控者。甚至有些人,廉洁为公一生,因退休前“捞一把”而锒铛入狱,毁掉一生清誉。

而前程似锦的80后公职人员们,所呈现出的犯罪特点是,“入职时间短、文化程度高、职责权限小、涉案金额大”。从中可见,他们更缺乏“耐性”和“耐心”,刚入职不久就想着谋取私利,无视法律与道德的底线。

有人认为,腐败与年龄无关,都是制度不健全惹的祸。诚然,制度设计的严密、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以及权力公正、公开、透明地运作都是遏制公职犯罪的良药。但笔者认为,世界上没有完美的制度,那些腐败分子们恐怕也知道自己行为的后果,固然要不遗余力地优化制度,但“80后”公职犯罪现象带给我们的反思恐怕不止于此。

公职犯罪年轻化,某种程度上,与当前流行的社会价值息息相关。时下,社会渐趋退化为以经济利益为主的单向度评价体系。赚快钱、搞投机、一夜暴富式的神话,充斥在社会的每个角落。而年青一代,深受此不良风气的侵蚀,贪图享乐、沾染不良嗜好,并在消费上处处与人攀比、向人炫耀,价值观深度扭曲。

在报道中,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发行部原发行主管,仅28岁的宋阿宁即是一个典型。他截留人民币310万元,为的是满足自己奢华的个人消费,给自己的两个女友买高档车,还邀请朋友出国旅游。可见,美女、豪车、出国旅游等这些特别烧钱的词汇,被他占全了。

个人私欲的膨胀诱发宋阿宁铤而走险,仅凭其工资显然不能满足其欲望,唯有公职犯罪这一条路了。可能对他来讲,人生的价值和理想,就是奢华的生活,为此,他不顾职务犯罪的高风险,想着一步到位,结果只能是葬送锦绣前程。

不难发现,公职犯罪的“80后”现象,和青年人的价值脱落,追求世俗化、物质化紧密相关。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环境这个大染缸里,社会的浮躁、商业戾气的嚣张、名利的诱惑等高频率地地磨蚀着青年人的理想。敢于犯罪的“80后”们当然要为其行为负责,但社会是否也应反思。

  • 责任编辑:林雯晶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