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给“旅游涂鸦”一个“文化出口”

www.fjnet.cn?2012-04-25 09:28? 司马童?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台湾台东知名景点“水往上流”植物园里的30株皇冠龙舌兰四五百片叶片上,遭大陆游客刻字留言。叶片上,有人写“河南省王刚”、“南京小素到此一游”,也有简体字写着“青山白云好风光”。有游客表示,也不能认定就是陆客所为,“说不定有人故意嫁祸给我们”。(4月24日《环球时报》)

饱暖思畅游,畅游喜涂鸦——这也算是诸多国人“富”起来以后的共性表现之一了。而对于“旅游涂鸦”,有人归于之“素质问题”,有人斥其为“行为陋习”。在我看来,倘若时至今日,这样的涂鸦习惯要绝也难,无妨顺势而为,变堵为疏,试着给它一个“留言文化”的出口。

几千年的文化底蕴,早就涵养了国人善于吟诗诵词的特性。回顾历史长河留下的灿烂诗词经典,有不少,便是先人们游兴大发时创作的精彩篇章。从这个意义上说,今日的游人,虽然很多只能写一些直白的感受,而其随意刻画的“旅游涂鸦”,与现时的文明要求也有颇存冲突,但若一概回避风俗传承,一味批评“游品不端”,似乎也显得“只顾一处,不及其余”,或多或少地衬出了“思维的守旧”与“管理的僵硬”。

“旅游涂鸦”越来越多地“登临”宝岛台湾,自然是一种“有得有失”的现实图景;至于某些陆客所称的“嫁祸说”,我看倒显得有点缺乏“敢作敢当”的狡辩之意。只是也应想到,喜爱“旅游涂鸦”,未必仅仅是中国“国人”的特殊嗜好。正如有网友所评论的,中国的古迹,比如苏州北寺塔,好多老外刻的,还有繁体字。欧洲的古迹上也不乏涂鸦爱好者的“杰作”。再者,之所以中国人难当乱刻乱划的“始创功臣”,还因为咱们真正开始兴起“旅游热”,也才不过区区15年左右的时间。

综上所述,给“旅游涂鸦”一个“留言文化”的出口,就不是一种胡言乱语和异想天开。“涂鸦”如何才能成为“文化”?听上去很难,却未必不可行。既然现今的旅游业界,常常把导游要务归纳为“吃、住、娱、游、购、玩”,那么出于增添一些文化气息,为啥不能再加上一个“涂”或者“写”呢?可想而知的是,比起那些动辄需要大量花费的旅游设施资本投入来,建一个“涂鸦角”及一面“涂鸦墙”的成本,应该是属于“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的议题吧。

引导游客的“规范化涂鸦”,还不只是一个提供“留言文化”出口的问题。不难看到,近些年来,各个地方的风景名胜区,纷纷采取重金征集“形象广告语”的方法,以图打响自身招牌,吸引更多游客。思路稍作引申,旅游景区“留言文化”的鼓励与兴起,不正是一项“得来全不费功夫”的针对之举么?可见,观念变一变,“陋习”也是宝——不雅的“旅游涂鸦”,完全也有可能成为独特的“留言文化”。

  • 责任编辑:林雯晶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无法找到_虎扑篮球_虎扑nba-社区*论坛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虎扑篮球: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