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呼吁设立“中华母亲节”无关民族自信心

www.fjnet.cn?2012-05-14 09:53? 程思明?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近日有媒体称中国已将五月第二周的星期天定为“母亲节”,据悉,此报道不实。国家安全政策委员会专家学者们认为,中华民族有重视人伦亲情的优秀传统,呼吁确立“中华母亲节”,而不能把美国母亲节视作世界的母亲节,最终被“西化”。(5月13日新华网)

呼吁确立“中华母亲节”本身不可厚非,但使之提升为“国家信仰与民族凝聚力的大问题”的高度,这样的说法本身就存在一些问题。“中华母亲节”的目的究竟是为了弘扬传统文化,还是为了提升民族自信心,如果是后者,那么这样的提案本身就不正确。

文化无国界,特别是对待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传统,早就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处理方式。而如今,学者呼吁建立“中华母亲节”的初衷却却是为了防止节日“西化”,这种简单地用国家之间的文化对立来说明问题的方式,于情于理都行不通,不仅会妨碍我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文化的正常交流,更还会对外人造成“闭关锁国,文化封闭”的假象。

节日是世界人民为适应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共同创造的一种民俗文化,脱离任何一点节日的内涵就没有存在的意义。现如今,中国人“过洋节”的固然是因为文化不自信,但更深层的原因还在于传统文化的失落。即使这样,我仍然认为,当前的当务之急是呼吁全民学习传统文化的氛围,要比为了一个没有群众基础而建立的节日更为重要。

当然,从文化竞争的角度来说,这种过多的“拿来主义”显然不能继续提升本国文化在世界的影响力。而在国人道德日益冷漠的条件下,呼吁“中华母亲节”的做法也就容易理解。我们不反对呼吁确立“中华母亲节”,但前提是,必须要有民众基础。如果没有这个群体的支持,即便是设立了“中华母亲节”之类的节日,也会成为一个个空架子,不仅不会提升竞争力,反而会弱化文化本身的内涵。

从历史的角度来分析,我国的传统节日一般都是综合性的,缺少单项突出的人伦主题节日,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国缺少一种文化。反之我国的文化影响已经遍布世界。现如今,这种呼吁建立“中华母亲节”的想法却从中折射出目前民众所缺乏的一种文化自信。当看到国人过洋节就产生一种“文化消亡论”,进而上升到民族的高度。殊不知,当年韩国“端午节申遗”的谣言就是在这种不自信的条件下产生的。

只有提高自身国民素质,方能提高国家的软实力,反之亦然。一些专家把山东邹城农历四月初二都纪念孟子和孟母的习俗移植到整个国家,并让民众服从并且遵守,难免会因没有群众基础而遭遇冷落。文化的发展并不需要大张旗鼓的鼓吹,而是潜移默化的默默熏陶,只有文化上的自信,才能不惧怕“拿来主义”。

文化的繁荣发展绝不是仅仅用几个专家制定的节日所能够体现的,从这个角度来讲,设立“中华母亲节”的意义不是很大,但是从另一个的角度来看,如果能对传统文化有一个很好的理解,从而自觉上升到集体对文化的膜拜,这样的情形之下,即使没有专家学者的提议,不仅是“中华母亲节”,更多的传统节日在群众的基础下得到复兴也是极有可能的。

  • 责任编辑:林雯晶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