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如何发挥“良心油条”的示范效应?

www.fjnet.cn?2012-05-21 11:40? 郭杨阳?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今年春节过后,刘洪安在炸油条的时候,每天坚持用新油,不用一滴复炸油。为了让顾客监督,他还挂出“安全用油,杜绝复炸”的大标语,并贴出验证方法,提供“验油勺”,谁有疑问,可随时验证。这件事在网上迅速引发围观,网友对刘洪安的做法大加赞赏,昵称其为“良心油条哥”。(5月20日《新京报》)

“良心油条哥”的走红有点意外——小小一锅油,普普通通几根油条竟引来了万千追捧、赞叹;也有点悲哀——炸油条不用复炸油是法规之内、情理之中的事情,却成了一条大新闻,可见,公众对安全食品的殷殷期待。关注、评论“良心油条哥”不在于讨论这一具体事件,而在于发掘“良心油条”的“示范效应”,进而发现食品安全改良的契机。

与层出不穷的食品安全问题相对应,任何一个可能带来改良的契机,都令人分外期待。“良心油条哥”刘洪安坦言:“成本提高了一点点,但买的人多啊”,“盈利比那会儿(没倒油之前)多近四分之一。”当看得见的利润与食品安全责任在一定程度实现吻合时,就形成了一种很令人期待的模式——更多的消费者倾向于选择稍贵一点的,质量可靠的食品,而市场上的生产者也主动向这种期待靠拢。如果这种模式形成大势,岂不幸甚?现在的问题是:怎样才能产生更多类似于“良心油条”的双赢模式?

一者,需要让更多的食品加工、生产者领会这种“双赢”模式。食品安全问题众多,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选用那些假冒、伪劣的加工材料,或者添加一些有害添加剂来节省成本,获得更大的利润空间,于是,食品就进入了“比贱”时代。但是,“良心油条哥”的事例说明:实现盈利,并非只有这一条路可走——完全可以改变那些有毒、有害的加工方式,换用“良心操作”。而且,当施用“良心操作”后,消费者愿意为提高的那部分成本埋单,市场规模还扩大了,何乐而不为?

二者,质量安全问题重重的现实背景中,“良心”、“安全”成为很大程度上的行业竞争“必杀技”。如果真的保障安全,打消消费者的安全顾虑,消费者是愿意为安全埋单的。这一点,是一个市场信息,也应该成为消费者的集体共识——毕竟,还有什么比安全可靠更重要的呢?只有用实际行动去选择安全食品,支持安全食品,那些黑心食品才会被市场淘汰掉。而一旦消费者在食品消费过程中形成了“安全至上”的共识,更多的食品生产者朝着这种共识靠近,食品行业良性发展的道路才能逐渐形成。彼时,必然幸莫大焉。

三者,市场监管者和媒体要发挥正面的监督、引导作用。不仅要打击假冒伪劣,更要通过持续的法规、政策引导,使得更多的食品生产、加工者认识到食品安全问题严峻的背景下,“双赢”模式的存在。如此,通过逐步改良,才能将行业发展纳入良性发展的轨道。而媒体要发挥正面的舆论引导作用,像“良心油条哥”,通过更多类似的报道,形成更多典型,才能汇聚成一股食品安全的大势。

将“良心油条哥”的现象扩展到更多其它的食品领域,在良心和利润之间找到一个交汇点,显得尤为迫切——商贩在质量安全上下功夫,又可以适当提高成本,而不是想着怎样用黑心手段节约成本;而消费者趋向于选择那些更安全的食品,用实际行动支持安全食品。这才是真正良性发展的道路。这条道路的早日打通,令人期待。

  • 责任编辑:林雯晶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