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8亿元体育中心夭折要惋惜更要问责

www.fjnet.cn?2012-06-05 10:07? 叶祝颐?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建设投入约8亿元,使用寿命却不到10年——6月3日,沈阳绿岛体育中心被爆破拆除。所处地块将被用于商业开发。据沈阳媒体报道,这座曾经是亚洲最大的室内足球场被拆除的原因是使用率不高。据介绍,整个体育场内布置相当豪华,体育场四周都安排了包厢,加上普通座椅以及伸缩看台,整个绿岛中心可以容纳3.3万名观众。(6月5日《中国青年报》)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规定,重要建筑和高层建筑主体结构的耐久年限为100年,一般性建筑为50—100年。住宅使用年限是70年。英国建筑的平均寿命132年。我们花纳税人的钱盖好的豪华体育场就这样“英年早逝”,无疑不正常。“百余位老球迷苦守在现场近5个小时,就是为了送别绿岛体育中心最后一程”。从沈阳各大媒体报道绿岛体育中心被拆除的遗憾和惋惜语气中,我们可以读懂当地民众对大型体育场馆夭折很是痛心与无奈。

不仅沈阳绿岛体育中心“英年早逝”;建成仅9年的海南“千年塔”沦为“短命塔”;福州中央商务区范围内新修学校、住宅被拆迁;南昌建成13年的四星级酒店被爆破。而沈阳绿岛体育中心8岁夭折,不过是为中国“短命建筑死亡名单”继续添砖加瓦。更有甚者,有的建筑尚未竣工即拆除。建筑短命的例子可以信手拈来。数据显示,我国建筑的平均寿命只有25—30年。城市面貌日新月异,而与城市美景相伴的,却是高楼大厦纷纷夭折。无疑值得反思。

建筑物寿命过短,浪费社会资源,造成建筑垃圾与环境威胁。分析建筑短命的成因,思考延长建筑寿命的对策很重要。除了“楼脆脆”、“桥垮垮”这样的豆腐渣工程需要谴责以外,非质量原因的建筑“短命”现象凸显决策者的权力任性,更是戳到了城乡规划短视病的痛处。

《城乡规划法》规定,城乡规划不能因为地方领导的变更而变更,不能因为个别领导的意见擅自修改。但是,由于政绩评价体系不完善,领导变更频繁,有人认为前任领导制定的规划方案,不能显示政绩。好大喜功,按自己的意图随意更改城市规划者不在少数。城市规划俨然陷入了“领导一句话就变”的“过家家”怪圈。不少建筑远没有达到设计使用年限,就被人为拆除。既浪费社会资源、劳民伤财,也打乱了城乡规划总体部署,导致城乡规划缺乏连续性、前瞻性;滋生了不少华而不实的形象工程甚至烂尾工程。

城市规划如同过家家,耗资8亿大型体育场馆因为使用率不高,让路于商业开发,说拆就拆,与《城乡规划法》背道而驰。有论者所言,一拆一建的过程就是制造GDP的过程:拆也GDP,建也GDP。

  • 责任编辑:林雯晶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