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时政观察 > 正文

从“挂职现象”观察政治现实

www.fjnet.cn?2012-06-08 08:36? 肖  擎?来源:长江日报 我来说两句

安徽芜湖被曝配备11名副市长,芜湖市政府回应称1位已辞去职务,有5位是挂职,其中2名挂职期满已离开芜湖,副市长配备符合规定。

芜湖并不特殊,到政府网站上看官员副职设置情况,不少地方的副职都有配备过多的现象。近年陆续被曝出的,江西德兴设10个副市长,安徽宣城市宣州区设10个副区长,安徽贫困县临泉设10个副县长,贵州赫章县设12名副县长,都曾引起广泛关注,解释起来,都是因为“挂职”的干部多了。

客观讲,挂职在中国干部人事制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干部锻炼成长的重要平台。但一个地方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挂职干部,是不是真的需要这么多,挂职干部扎堆对地方以及中国政治现实有什么影响,各地副职配备过多的现象把这些问题提出来了。

无论是《公务员管理暂行条例》还是《公务员法》,都对挂职有明确规定。国家行政机关有计划选派人员,到机关或者企事业单位临时性任职,培养锻炼一段时间,很多做法也在趋于制度化、惯例化。不排除有很多干部确实通过挂职积累了经验,得到锻炼,但也有不少干部浮光掠影、蜻蜓点水,挂职成了他们丰富政治履历的跳板,虽有锻炼培养之名,实际上是走过场。

挂职的时间长短不一,但无一不是“临时”。挂职人员在原单位领工资和奖金,户口、家庭都在原单位所在地,工作在另外一个地方,囿于自己身份的特殊性和工作的阶段性,工作上的敷衍倾向、表面化,因循守旧、求稳怕乱,不愿得罪人,这在许多地方的挂职实践中都有所反映。

相当多的挂职干部由上级直接任命,对接收地而言,心态可能是复杂的。工作怎么安排?挂职的临时性和分管工作的稳定性怎么平衡?到底只是礼待挂职干部,还是挂职干部被作为具有处理基层事务能力的人才加以使用,情况各异。有的挂职干部还不只是为了去丰富履历的,他们可能被寄予了招商引资、熟络人际关系等的特别期待。

另外,挂职涉及组织部门、派出单位、接受单位、挂职人员等各类主体,权责关系如何明确,挂职人员的管理、考核、评价都可能面临一些问题。

现代民主政治下,权力的来源清晰及规范运行是一个共识。在西方国家,因为官员被明确区分为政务类官员和事务类文官,前者伴随每届选举而定期更换,后者通过考试和聘任而长期任职,所以不存在挂职的问题。在我国,国情虽有不同,但依法选举任免地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是宪法赋予地方人大的一项重要职权,这保证了在什么岗位上,做什么事,权责相对明确。挂职实际上在权力来源和服务主体上,使得挂职人员身处原单位、挂职单位两个系统,权责变得不甚清晰。

作为中国特色的干部锻炼形式,挂职还将长期存在,并发挥它的作用,但对于存在的问题,应当引起深层思考,某种程度上说,“挂职现象”可以视为观察中国现实政治运作的一个窗口,从中思考政治文化、制度设置以及法治精神等问题。

  • 责任编辑:林雯晶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