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老艺术家被朱军弄得“内牛满面”值得提倡吗?

www.fjnet.cn?2012-06-11 07:15? 王志顺?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日前,《艺术人生》节目主持人朱军接受采访时,被质疑在节目中太过煽情时,他愤怒抨击现在综艺节目“假煽情”,并表示“现在的节目都在哭,找对象的哭,谈恋爱的哭,选秀的也哭……与他们相比,老艺术家们的眼泪才是真情流露”。(6月9日《广州日报》)

显然,朱军是在偷换概念。不过,既然朱军提到“老艺术家们的眼泪才是真情流露”,我倒是想反问一下朱军,即便“老艺术家们的眼泪是真情流露”,那么,他们动不动就被你弄得“内牛满面”就值得提倡吗?

身为观众,愚以为这个问题要作两方面分析,如果只是高兴的泪水也是真情流露,面向观众流几滴,无可厚非。反之,既是或苦涩或辛酸或抱怨或凄凉或五味杂陈的眼泪,又毫无节制地面向观众而流,即便是真情流露,恐怕也未必不被部分理性成熟的观众所排斥。

我记得有一部前苏联影片,片名为《莫斯科不相信眼泪》,莫斯科人之所以不相信眼泪,并不意味着莫斯科人毫无情意,更不能说他们没有眼泪,我认为主要是莫斯科人不希望看到那些沉湎悲凄、忧天怨地的长淌之泪。这一点似乎也可以从由朱军主持的《艺术人生》由起初的深受观众热捧到现在形同鸡肋的大起大落的历程中得到印证。盖因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审美需求提高了,观众不再稀罕眼泪,更不甘于老是凄凄恻恻地沉缅泪眼依稀的回顾。

其实,相信一个经常与艺术打交道的著名主持人朱军理当清楚,艺术所激发的悲欢,往往不取决于作品所托出的哭声与笑浪的多少,而取决于情节的真实与真切,点到观众易于共鸣的最敏感的穴位。鲁迅并没有描写过祥林嫂的哭,然而祥林嫂的悲剧命运使我们哭了。正如含锌的补汁儿通常是看不到锌末的,含悲的情节也未必听到哀嚎。这就是艺术的辩证法,鲁迅称之为“毫不费力而极有力”的表述手法。

这应该是常识了,但遗憾的是,就是这个艺术常识却偏偏在收视率面前被朱军所忽略了。以至在《艺术人生》节目中频频出现一些艺人和艺术家无端地干笑和无谓的傻哭的镜头,而部分观众的欣赏趣味反而被这些多余的“哭”和“笑”的镜头吓飞,连我这样的傻人的一声傻哭和傻笑也哄不到手。为《艺术人生》节目的策划、编导以及主持人计,他们都是失算的。

招架了灾难或遭遇过严重的挫折打击之后,舔舐之痛,缅怀所失,一些艺人和老艺术家如果在私下里回忆起往事,不禁长歌当哭或长哭当歌,以抒泄郁积,无可厚非。但如果被邀请到电视台节目现场又是面向数亿观众,无论是对于年轻艺人来说,还是就老艺术家而言,泪腺过于发达甚至陷入冗长而激越的豪啕之中不可自拔,对部分观众来说,都不能不说是一种审美流程的反拔。何况,对许多观众来说,他们显然不只是希望看到嘉宾的人生经历如何凄凄惨惨戚戚并震动人心,更希望他们的故事能照亮人心,因为人们的心更渴望求得照亮。

更关键的是,对我们这个民族来说,如果眼泪一旦变得不稀罕的东西,那么整个社会的文化心态便势必变得迷茫而且缺乏阳刚气。这恐怕也是朱军所不希望看到的局面吧。

  • 责任编辑:林雯晶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