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车改革须问民意
www.fjnet.cn?2012-06-26 08:35? 付小为?来源:长江日报 我来说两句
今年4月,温州市启动市级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计划对约1300辆公车作拍卖处置,仅留用300辆左右的省管领导干部用车和执法、执勤车,拍卖车辆约占公务用车总数的80%。 日前,首批215辆公车顺利拍卖成交,起拍价总计645.34万元,成交价总计1059.48万元,此举被视为温州公车改革迈出实质性一步。 温州车改以“拍卖所有公务车,近程货币化补贴,远程市场化租车”为主要思路,这也是浙江省公车改革的三种思路之一。也就是说,温州车改作为浙江省公车改革的一个部分,有着更广泛的改革背景。 事实上,自1997年广东省试点公车改革以来,许多地区已经就公车改革有过不同程度的尝试,但很难说实现了根本性突破。近年来,随着“三公”经费公开议题的广泛探讨,处于其核心的公车改革问题日益不可回避。 由于各地发展状况、公车配备需要、公车使用状况有所不同,如果仅依行政层级等一刀切的方式施行一个全国统一的公车方案,既不符合实际情况,也很难确保公平。基于此,类似于温州车改这样的地方性探索是公车改革的一个特点。 尽管各地尝试或有不一,但总体可以归于两个方面:减少公车数量和加强公车管理,前者致力于如温州的公车货币化改革,后者考虑设置公车管理机构或安装电子监控。其中,公车货币化改革的呼声极高,地方尝试也颇多。 值得一问的是,公车数量的减少是不是意味着公车改革的成功?换句话说,公车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以公车货币化改革为例,很多人将其看做节省公车支出,至少是减少公车浪费的有效手段。不过,此前即有地方爆出车改补贴过高的消息,一石激起千层浪。公车相关问题不但没有消失,反而从显性走向隐性,转而进入公众看不到的地方。 本质而言,公车改革不是一个怎么控制、管理、使用公车的问题,而是规范行政支出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对它的探讨应放置于公共层面,以公众同意为基础。然而,目前的公车改革,即便面临强大的外界压力,受到某种倒逼机制的影响,就改革方式和动力来说,依然作为行政系统内部事务,取决于自身的决策。 于是,温州首批公车拍卖成交的背后,仍有些让人搞不清的问题,如拍卖成交定价为何过低,拍卖是不是以公告方式面向所有人,成交公车款项的去向等等。已知信息里,我们还看到,温州市市级机关事务管理局下属的公务用车服务公司事先已按市场评估价买走了200多辆公车,以供各单位租车之用。这中间有没有不符合规程的情况,未来会不会出现转移公车归属,使用方式不变,支出照样未减的状况,都不得而知。 谈公车改革,不是克服数量上或技术上的现实问题。归根结底,它是一个政治问题,只有在公众监督之下,走上代议程序,还权于公众。无论最终开支、规模为何,才算得上具有现代政治意味的改革。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6-15]近20万辆违规公车将驶向何处?
- [ 06-04]骑车副市长触动公车改革之痛
- [ 06-04]超标公车拍卖的损失算谁的?
- [ 05-29]公车改革需要解决三大问题
- [ 05-28]公车改革如何走出“越改越多”困局?
- [ 05-22]公车改革需要“有奖”“有罚”
- [ 05-16]榆林公车何以越治理配置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