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民生巷议 > 正文

这样的死亡难以理解

www.fjnet.cn?2012-07-24 08:32? 付小为?来源:长江日报 我来说两句

7月21日,北京遭遇强降雨。截至22日17时,大雨已造成37人丧生,7人失踪,其中25人为溺水死亡。

这次北京暴雨来势凶猛,全市平均降雨量达170毫米,是自1951年有完整气象记录以来最大降雨量;而最大降雨点——房山区河北镇的降水量甚至达到460毫米,实属罕见,这样的降雨量放在中国其他城市,估计谁都承受不住。因此,从降雨量来说,暴雨成灾有其客观性。

然而,仅仅一场大暴雨竟让这么多人付出如此惨痛的生命代价,恐怕谁都不曾预想到。更令人震惊的是,悲剧发生在可能拥有全国最好基础设施的北京。问题在于,生命的消逝该不该是这场灾难的必然结果?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标志和成果,城市抵御各种灾害的能力远胜于乡村等其他聚居形式。然而,在一些极端天气中,城市还是暴露出了脆弱的一面。全世界任何一个城市恐怕都不能百分之百地挣脱自然灾害的侵扰,但是不同的城市,面对灾难的承受能力,灾难对其的影响程度却可以有所不同,尤其是对人的生命保障而言。

以北京的此次暴雨来说,它并不像地震、龙卷风那样突如其来,使城市瞬息进入被动受难的状态。降水从上午10时左右开始,随着雨势加剧,气象台在14时将暴雨蓝色上升到暴雨黄色预警信号,18时30分,预警信号再次提高,升至暴雨橙色预警信号。从降雨到灾害形成,其间有很长的演变时间,这段时间足够把人员转移出危险地带,恐怕也足够对陷入危险的人予以施救,本可以减少乃至避免许多悲剧的发生。

在为这些逝去的生命痛惜的同时,很多人将矛头指向不够完善的城市排水设施,“城市的良心”说又一次出现。客观地说,这些与城市整体规划相关的问题很难一夕解决。即使机场滞留、交通瘫痪、暂时的社会失序、直接间接经济损失等在所难免,也都不至于让情况演变至生命灾难。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有完善的必要,但在城市建设与管理中,面对暴雨等灾害,管理可能更加重要。这场暴雨正暴露出了管理的漏洞。比如预警问题,北京气象局回应称给市民手机发送预警信息尚有技术障碍,这一回应迅速遭到多家通讯公司的反驳,足见预警通报环节的问题。

再比如应急问题,预警升级后,应急方案随之启动;虽然具体的应急执行步骤并不清晰,但仅从最后的结果来看,为什么那些容易积水的地方预先没有派人守候?为什么救援人员不能及时赶到低洼居住地实施救援,导致25人在市区内溺亡?进一步而言,城市应急方案的设计究竟是以生命安全为先还是恢复秩序为先?

北京暴雨暴露出的诸多问题并非只是“北京问题”,从生命保障角度来说,任何一座城市都需要痛定思痛,从中汲取教训,深刻反思。

  • 责任编辑:林雯晶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无法找到_虎扑篮球_虎扑nba-社区*论坛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虎扑篮球: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