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民生巷议 > 正文

私营“电子眼”拍出错位执法权

www.fjnet.cn?2012-07-26 07:48? 李  龙?来源:广州日报 我来说两句

“电子眼”能否由私人投资运营,省公安厅几年前就明确地对此说“不”。究竟是哪些地方,哪些“电子眼”仍在私营化运作,公众有权知晓。

如果监控超速行驶的电子眼是私人公司投资的,它开出的罚单还有权威性吗?这样的疑问并非无的放矢。前天,广东省审计厅厅长蓝佛安在《虎扑篮球:广东省2011年度省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中披露,审计发现,有12个市利用社会资金建设28个“电子眼”项目,违反公安部及省公安厅的相关规定,不利于“电子眼”的公益性管理。

电子眼又称“电子警察”,本意是为了让公众遵守交通规章秩序,以及监控社会治安。但倘若由私人投资建设,投资者一方面为了获得成本的回报,另一方面出于商人的逐利本性,必然希望别人多闯红灯、多超速,以期带来罚款利润,这种商业化的运作模式显然背离了“电子眼”的公益初衷。

何况“电子眼”能否由私人投资运营,省公安厅几年前就明确地对此说“不”:东莞市在早期曾经采取“建设——经营——转让”方式,将“电子眼”的特许权授予承包商,由承包商投资安装“电子眼”,用监测闯红灯和超速得到的罚款来回收成本、偿还债务、赚取利润,特许期结束后再移交政府。然而,这种违章记录和通知都由企业一手操办的“创新”,也带来“罚款执法”的质疑,随后被省公安厅叫停,要求其“限期回购,理清产权”,最终要全部归属政府部门。2007年,省公安厅还专门出台规定,强调“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以出资、合作等方式,利用交通监控设备经营谋利”。遗憾的是,尽管“创新”早被叫停,但最新的审计结果却表明,仍有12个市在违规利用社会资金,建设28个“电子眼”。究竟是哪些地方,哪些“电子眼”仍在私营化运作,公众有权知晓。

更深层的追问是,“电子眼”作为“电子警察”,某种意义上也代表着一种执法权,它有别于政府购买的外包型公共服务。类似养老、社区、环卫等公共服务可以外包,但代表政府部门行使职能的执法权岂能轻易外包给私人公司?这其实等于赋予企业行政执法权。深圳近日表示,或将取消“城管外包”服务,背后的原因就是因为外包的人员存在越权“执法”,混淆“执法”和“服务”,借机敲诈勒索,乱象横生。外包的“电子眼”是否也存在越权“执法”,值得怀疑。

既然是私营,就有商业利益的驱动,而一旦私营企业掌握了执法权,难保其不会利用执法权为自己牟私利,比如,会否和当地相关部门串通,调整调速器,有意造成司机“被超速”,再将罚款中的一部分捞进个人腰包?再如,会否在交通违章的认定上,相关部门全凭私人投资方的“电子眼”说话,而不去追究“电子眼”的设置本身是否违规?果如此,不仅公众利益受损,政府公信力也在“罚款执法”中流失。

“电子眼”不能掉进“钱眼”里,更不能成“创收工具”。将公益的“电子眼”外包,进而私人化运营,已涉嫌将执法权私营化。其背后恐怕还与部分地方某些部门“多罚、多缴、多返还”的扭曲式执法理念有关,同时还间接纵容了企业的乱罚款行为。针对“电子眼”是否存在“创收”的问题,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曾多次提出疑问,省公安厅也曾明确表示,私人建“电子眼”,所采集的数据一律无效,不得录入道路交通违法信息系统,并不得作为处罚依据。那么这12个市28个“电子眼”非法创收的罚款,能退回给“违章”的车主吗?相关职能部门对审计暴露出来的“电子眼”问题,也应一查到底,而不能姑息养奸。

  • 责任编辑:林雯晶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无法找到_虎扑篮球_虎扑nba-社区*论坛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虎扑篮球: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