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妨学学伦敦奥运场馆建设的“抠门”
www.fjnet.cn?2012-08-03 09:14? 徐 娟?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据媒体报道,伦敦奥运会的一些场馆和建筑是使用房屋拆迁的旧建材翻新建成的。更绝的是,精明的英国人在伦敦奥运会后,还将把一部分场馆拆解或者“缩编”,拆下来的建材重新转卖给英国各地的市政工程,甚至是下一届奥运会主办国巴西。(8月2日《东南快报》) 大型体育场馆的赛后利用是世界级难题。或许是金融危机的冲击,经济下行的压力,才导致英国人如此地精打细算。但他们的“精明”和“抠门”,或许能给我们的公共体育场馆建设运营一些有益启示。 长期以来,我国在公共体育场馆建设运营方面存在着两大问题。一方面,在建设上过于泛滥。凡有赛事,大都兴建大型的体育场馆,运动会办完了就闲置,而真正满足公众日常锻炼健身需求的社区体育场馆却较少。 另一方面,在经营上入不敷出。据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显示,我国有85万个体育场馆,其中65%一年中基本没有收入,经营极其惨淡。作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标志性建筑物之一的“水立方”,据相关运营公司透露,去年,旅游参观游客总人数下降了30%左右,年亏损达上千万元。 各种运动会、展览会、节庆活动等留下的大小场馆,都是用纳税人的钱修建的。怎样建设使用、如何维护运营、服务于大众,考验的是政府的决策能力、管理智慧和服务水平。首要的是在建设理念上充分听取民众意见,科学决策。尽量通过改造利用,控制大型场馆的规模与数量,不妨借鉴一下伦敦奥运场馆建设的“抠门”。同时,要充分考虑这些场馆建设的合理分布与功能完善,做到交通、餐饮、娱乐等场所相配套,为今后方便对公众开放,活跃全民健身市场打下好的基础。 更重要的是,在管理运营上求新求变。这些场馆不仅要着眼于后续利用,更要深度开发,使其焕发新的活力;不仅要保持举办运动会时的光环和荣耀,更要定位转型、整合资源、拓展市场,增强自身“造血”功能,从而在服务社会、服务大众中华丽转身,谋得商机。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10-11]公益场馆不该“挂羊头卖狗肉”
- [ 08-19]亚运场馆亏损为大型赛事举办提供反思契机
- [ 07-13]学生溺死频发,公共游泳场馆缺乏是主因
- [ 01-17]展览场馆不能变成“太空馆”
- [ 05-18]亚运会场馆化运作模式的成功实践
- [ 01-24]新春佳节,文化场馆更应盛装待客
- [ 08-27]奥运走了,场馆利用得“公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