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造”开封,如何粘合开发与民生
www.fjnet.cn?2012-08-17 08:31? 丁永勋?来源:燕赵都市报 我来说两句
更多观点: 近日,“举债千亿造城”使古都开封成为网民热议焦点。开封市相关负责人回应,这是对开封棚户区、城中村改造和保障性住房建设工程的误读,目前开封老城区的“两改一建”工作整体仍在前期调查摸底过程中,具体花多少钱仍没有定数。不过,实名开微薄的开封市委书记祁金立豪情不减,“尽管记者的报道不是我们的准确表述,但开封确实需要这样做!”并表示“缺的不是钱,缺的是好项目,缺的是市场运作。”(7月16日《经济参考报》) 这样看来,“再造新城”“重现汴京”等说法虽有误读,却并非空穴来风。从相关负责人披露的工作规划,以及市委书记掷地有声的回应中,都能看出开封“改旧建新”的决心和魄力。 熟悉开封的人,应该能够理解这种迫切要发展的意愿。开封曾经代表着辉煌,2005年5月22日,《纽约时报》罕见地以中文标题发表著名专栏作家克里斯托夫的文章《从开封到纽约:辉煌如过眼烟云》,在作者看来,在公元1000年,坐落在黄河岸边的开封,是世界的中心和最重要的城市。而今,作为“七朝古都”和曾经的省会,开封的知名度与其经济地位、发展程度已经很不相称,经济数据排在河南所有地级市后列,市容市貌仿佛停留在二三十年前,老城区还有很多居民住在棚户区和城中村。 开封要发展,最可仰仗的资源,就是其丰富的历史和文化。这一点开封的主政者是有共识的。但把无形的历史文化变成可以持续产出效益的项目,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在这方面,开封并没有突出的优势。虽然知名度很高,历史资源丰厚,但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战乱兵隳,开封可供开发的地面文物已经不多,《清明上河图》中的胜景,更是无处寻觅。除了一些人们耳熟能详的地名和被压缩在闹市角落的古迹之外,开封与其他城市并无二致。 在这样的条件下搞旅游开发,就很难摆脱“复古建新”的路子。类似的项目,开封也搞了一些,仿古的宋街,新建的清明上河园,都是此类,但实际效果并不明显。游客未见明显增长,更与当地很多百姓关系不大。开封的知名度毋庸置疑,但要搞好旅游开发,仅有知名度是不够的,还要有美誉度和忠诚度,让游客慕名而来,又能待得下去,愿意消费。这就需要准确的定位,完善的配套设施,建立完整的旅游市场体系。显然,这不是建设一座仿古的宋城就能实现的。复古造城,投入巨大,前景难料,成功者不多,失败的例子倒有不少。因此,遭受普遍质疑也在情理之中。 而根据开封市公布的建设规划,这主要还不是一个复古造城项目,而是以棚户区改造、城中村改造和保障房建设为主的民生项目,具体如何操作,尚在调查摸底阶段,还没有明确的规划。这当然是个好消息,有关负责人的及时回应,也体现了决策的公开透明;“两改一建”,改善老城区居民的住房和生活条件,也是民生工程和民心工程。 不过,旧城改造和旅游开发虽然可以同步进行,但并不完全是一回事,前者是民生,需要政府主导,财政资金投入;后者是生意,需要引入市场力量。如当地领导所说,市场上并不缺钱,但商人是要赚钱的,商业开发如果不尊重当地民众利益,追求短期效应,政治和经济的风险都会很大。如何平衡二者,很考验地方政府的智慧。 以开封的资源条件,走旅游兴市的路子,靠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努力发展经济,力图重现往日辉煌,方向应该大致不差。但前提是自己要有清晰的定位、科学的规划,并充分考虑当地百姓的长远利益。找准定位,制定规划,争取当地居民的理解和支持,都需要耐心和时间,这决定了涉及一座城市的改造不可能一哄而上,速战速决。因此,地方政府还是要克制短时间内“改天换地”的发展冲动。毕竟,本地居民才是城市真正的主人,尊重群众的意愿和权利,让城市自然成长,这样的发展才能持久,形成内生的独特性格,并吸引来更多的参观者。让“尘封”的开封重新辉煌,或许这才是正途。 □特约评论员 丁永勋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12-10]请任志强到开封指导经适房建设
- [ 07-20]开封钴60事件,“造谣者”不过是替罪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