砸宝已落锤 收藏界话语权之争升温
www.fjnet.cn?2012-08-24 09:11? 詹 皓?来源:新闻晚报 我来说两句
砸宝漫画(图片来源:新闻晚报) 连续几天的虎扑篮球:北京卫视《天下》节目主持人王刚经常砸错瓷器的报道,终于在北京市文物局出面澄清后得以暂时消停,这一场虎扑篮球:电视鉴宝节目的质疑看似“砸错”了,但这一锤却砸出了当前界话语权之争的一些端倪。 专家质疑“砸错了地方” 专家质疑节目中被砸的九成是真品论调发出后,连日来,《天下》节目遭遇了媒体的“枪林弹雨”。前天,北京市文物局出面组织权威鉴定家对所谓“被砸错”的瓷器进行鉴定,认定所砸的确都是赝品。一锤定音,节目组终于松了一口气。 专家的这一记质疑重锤可谓“砸错”了。《天下》的最大亮点就是王刚那一锤,砸赝品,肯定是慎之又慎,绝对不会让“九成真品被砸”。否则,根本等不到专家质疑,持宝人花大钱买来的宝贝,虽然签了“生死文书”,但也还是可以提起诉讼索赔的,即使无法索赔,一旦法庭专家认定砸错了,整个节目的清白可就毁了。所以专家对此的质疑可谓砸错了地方。 《天下》并非无可“砸” 然而《天下》并非无可“砸”。比如有些站出来澄清的专家透露,节目组曾派人到潘家园买来假货,找人扮演持宝人上台。节目制片人的回应是“有些藏品所有者不愿意出镜,或者表达能力不好,我们建议找人代他来,是为了节目的精彩。”那么,节目中如果对此都有说明还好,否则就违背了国家广电总局和文物局虎扑篮球:鉴宝节目“不得在节目中编造文物流传故事、诱导他人杜撰虚假故事,不得由演员扮演所有人”的相关规定。 2008年第一届华人家大会的采访录里,就有资深藏家对《天下》节目曾将赝品鉴定为真的情况表示了遗憾。另外,作为一档类节目,过度追求眼球和娱乐效应,简单地用经济利益来判断文物价值,甚至直接和拍卖行联手,起到的社会效果也有待商榷。因此,如果专家们能从这些方面入手来“砸”节目的话,可能效果会更好。 媒体“海啸”揭示信任危机 从质疑发出后引发的媒体“海啸”中可以看到,人们群起质疑《天下》的原因,更多的是出于对如今古玩界极大的不信任,媒体所努力揭示的,其实是古玩界由来已久,而且治理乏力的乱相,随着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对古玩艺术品发生兴趣,这种乱相的危害将愈发严重。 《天下》不是该不该砸赝品的问题,而是赝品太多,砸不胜砸。如今逐年升温,很多人把它当投资,但其他投资品种都必须注明投资风险,偏偏界很少有,《天下》砸赝品其实就是一个提醒,只是节目需要格外珍视来自广大观众和爱好者的信任和有关方面的关爱。 权威失语致民间争抢“话筒” 《天下》之争,其实暗示了目前界的利益格局。 许多人买进了赝品,或者买进古玩后心里没底,他除了发奋钻研、提高眼力之外,还可能去走另外一条路,就是想尽办法,把手中赝品或“吃不准”的东西“漂白”。电视鉴宝节目、古玩博览会、拍卖会、艺术雅集之类的地方,都可能提供机会。有些无良古玩商、拍卖行还专门做这批人的买卖,骗了钱之后被持宝人投诉。曾有某档电视鉴宝节目被关停,传闻就是被人举报节目制片人和商人串通,将赝品在节目中鉴定为真,然后私下高价倒卖牟取利益。 质疑《天下》只是表象,长期的话语权之争才是汹涌暗潮。鉴定家和权威机构相当于足球场上的裁判,可如今国家博物馆对于民间鉴定一概禁声,故宫博物馆就明确规定在职专家不得以公务身份从事非公务的市场鉴定。学术权威因为洁身自好而失语,于是,民间的著书立说、学术身份、媒体传播、现场鉴定等等抢“话筒”行为就显得特别活跃。一旦确立了话语权,背后就是滚滚财源。财富的冲击、利益的诱惑,才是话语权之争的源头,《天下》之争只是这个过程中的一朵浪花。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