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官员因阻挠记者采访被免职的喜与忧

www.fjnet.cn?2012-08-24 09:34? 倪洋军?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日前,浙江一电视台摄像记者在采访“鱼塘死鱼”事件中,受湖州市吴兴区八里店镇党委副书记等人阻挠,并被推进水塘。据当地官方回应,涉事的八里店镇党委副书记被撤销职务、留党察看一年,警方刑事立案调查。浙江经视频道相关人士表示,价值22万元的摄像机在事件中报废。

新闻采访自由,人所共知,何况镇党委副书记等人。但是,屡屡有记者被阻挠采访甚至被殴打、追杀等恶性事件发生。当然,前文提及的这位镇副书记也为自己的“行为”买了单,被撤销职务、留党察看一年,并且吴兴区和八里店镇相关工作人员已于8月16日赴电视台道歉。那么,这场阻挠采访事件的处理到底该喜还是该忧呢?

喜的是,相关责任人员受到了处理,并且相关工作人员还态度诚恳地赴电视台道歉,报废的摄像机估计也能获得应有的赔偿。这说明,当地党委政府已经意识到了阻挠采访并将记者推进水塘的严重性,而且也有了即知即改的“诚意”,体现了对媒体的尊重和舆论监督的支持,尽管是“事后”的。

当然,我们在对事件处理感到些许欣慰的同时,更多的还是对其中隐含着的诸多问题的担忧与疑惑。

官员何来推人下水的胆量?记者有新闻采访的自由,各级各地党委政府、党政官员不得阻挠或干扰记者采访,这是有相关文件和法律规定的。但是,依然有一些地方官员,动不动就对记者采访横加干涉,仿佛记者采访必须征得他们的同意,他们让报道才能报道,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可以想见,这位与记者发生争执的镇副书记,只是代表党委政府出面干涉的“代表”,他的所作所为,已经超出了其个人行为,代表的是一级党委政府的态度。作为分管纪检、政法工作的他之所以有如此的胆量,不是因为其天生好斗,而是因为他仗势欺人,目无法纪惯了,蛮横无理久了。一些领导干部面对媒体时,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喜欢居高临下指手画脚,以权压人,以势压人,缺乏跟媒体平等交流的心态。他们的内心对媒体抱着一种轻视乃至敌视的心理,他们往往有两张面孔,对上言听计从,对媒体爱理不理,有的动辄怒斥记者,甚至暴打记者,全然没有了党政官员的良好形象。

官员害怕媒体报道的什么?常有地方党委政府阻挠记者采访,当然,阻挠的绝不可能是正面吹嘘、唱赞歌的报道,而大多是一些负面的、曝光的、监督的。因为在一些地方党委政府官员看来,太平盛世尽管去报、去吹,而对于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性的、矛盾性的内容,却坚决不能被媒体报道。怕被歪曲事实,有口说不清;怕落下不好印象,被领导批评;怕言多必失,说多了被媒体抓住把柄;怕担负责任,“不发言”、“少发言”。一个“怕”字让很多领导干部与媒体有距离感、疏远感,不能很好地与媒体沟通。这种报喜不报忧,不愿接受舆论监督的态度,暴露了一些地方官员扭曲的政绩观。一些官员,头脑中装的更多的是政绩的冲动,死要面子活受罪,不管百姓的安危冷暖,不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好大喜功、追求政绩,满足于面子上的好看,而对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能捂则捂、能掩则掩,一旦有群众或媒体举报或披露,便会暴跳如雷、横加干涉。这样的官员,其实老百姓也别指望他能做出什么对地方长远发展和老百姓生活幸福有利的事情。

官员免后会不会再任?不负责,就该被问责;不称职,就得被免职。但是,有些地方将官员免职当作一种“缓兵之计”、“权宜之计”,看似被免职是一种严肃问责,但却成了一些官员脱身之策。一些官员在某些突发事件中,即便被免职了,但是事隔不久,旋即便会重新在异地任职,有的在被免职期间,还享受着与被免职之前一样的“待遇”,甚至还与其他公务人员一样上班,并美其名曰“因工作需要”。如此问责,不要也罢。这样做不但不能起到警戒作用,反而会助长一些官员的侥幸心理和官僚作风。前文提及的这位镇党委副书记被撤销职务、留党察看一年,会不会一年之后再次被任职?或者说能不能坚持到一年,我们拭目以待。也许有人会说这位副书记是代人受过,有点冤枉,但是,作为直接责任人,必须承担责任,这是毋庸置疑的。

真相不是想象,谎言无法替代事实。真相只有一个。当突发事件出来时,地方党委政府不能积极应对媒体和舆论监督,阻挠记者采访,不仅侵犯了媒体的舆论监督权,更是缺乏责任担当,官僚作风的泛滥。政府部门不敢面对真相,害怕舆论监督,形同于筑起围城把自己孤立起来。那样,老百姓是进不来了,有关政府部门和官员却也走不出去了。官民之间一旦有了距离、少了理解,最终失去的是政府的公信力以及老百姓对政府的信任理解和支持。

  • 责任编辑:邓宇虹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无法找到_虎扑篮球_虎扑nba-社区*论坛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虎扑篮球: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