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呼“进入扒粪时代”或为时尚早
www.fjnet.cn?2012-09-05 08:18? 普沙岭?来源:燕赵都市报 我来说两句
9月4日的《环球时报》以“中国进入扒粪时代,方大国们必倒”为标题发表社论,强烈谴责方大国和为其背书的越秀区区委宣传部。文章称,美国历史上曾经经历“进步主义时代”,盛行舆论对官员的“扒粪”,到处都是黑幕,今天的中国似乎来到了这样的时期。 文章带着浓厚的理想主义色彩,热情洋溢地宣告了“中国式扒粪时代”的到来。笔者理解这份激动,比起以往很多舆论监督“墙外空喊、不得入门”的尴尬,近期杨达才事件、方大国事件,不管如何一波三折,最终走向倒也可谓顺应了舆情。但扳倒(不见得真倒)一两个官员,就宣告“中国式扒粪时代的到来”,可能有点盲目乐观了。能成为一个时代潮流的“扒粪”,离不开几个大小前提。 所谓大前提,是对当下很多社会积弊需要“扒”出来曝晒、而不是捂着发霉的共同认识,是对“揭丑严惩——— 制度完善——— 秩序重建”基本逻辑的普遍认同。转型期的中国存在不少问题,食品安全、官员腐败、社会道德滑坡等,都深深灼痛着国人神经。有的人习惯用“形势整体大好”、问题只是“一个指头”之类的表述将其遮蔽。这种观念在一些权力部门那里非常顽固,一两个官员被监督只总结出“做官要低调”的经验,谈论“扒粪时代”是不是有点奢侈? 所谓小前提,是“进步主义运动”需要很多力量的协作、配合。其一,是记者、作家、知识分子以及热心公民能够无障碍地做“啄木鸟”,利用大量平台、从多个角度揭露丑陋面。以手机、互联网等为代表的现代技术手段,为每一个公民的参与提供了最大的可能;微博将这种表达推向高峰,但“注意力监督”的最大局限,是能推成“热点”的少,能持续的时间有限。 其二,是权力体系对于“扒粪”的热情呼应。这包括上级权力部门,对辖区问题真的能“眼里不揉沙子”,闻过则改,不包庇;还包括司法等部门的主动介入。“媒治”只是监督发力的一种手段,很多问题要回到“法治”平台上,需要必然的、经常性的化解。现在就整体而言,这个氛围还不够。 其三,是制度完善与秩序重建的努力,这是与民间“扒粪”热情实现良性互动的终极落点,也是社会信心大小的关键所在。分析美国百年前的社会进步运动,不是满足于“揪出一个个问题”的,而是“揪出一个问题、反思一个领域、拿出一套措施、重建一种秩序”的举一反三式努力。观照当下,食品领域问题迭出,监管漏洞被讨论了数次;裸官、腐败官、霸道官前赴后继;虎扑篮球:官员财产公开、三公经费公开受约束、事故追责等制度倡议也喊了多年。整体而言,或许痛感还不够强烈,对此形成的制度完善仍不给力。而没有这些“制度笼头”作保证,一揽子预防、根治,各种积弊就会前仆后继,极大地挑战公众的耐心与信心,这也是温家宝总理等中央领导一再呼吁体制改革的原因所在。 不管怎么说,“扒粪”都是一个指向“进步”的概念,正视转型期的问题,才能揪出它、解决它,谁都应该乐见“扒粪运动”在中国发展的关键时期,有力地为这个社会输送进步的“正能量”,这是真正的利民利国,善莫大焉。任何阻碍它的力量,都会伴随狭隘私利的魅影。各司其职,各有其责,无障碍地挖出丑陋;权力部门又及时通过立法、严惩等手段作出呼应,互动当中产生逐步的改善,重建了基本的秩序……唯有充分建构起大小前提,我们才能欢呼一个“扒粪时代”的来临。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9-04]中国进入扒粪时代,方大国们必倒
- [ 12-13]由美美们引发的全民狂欢式“扒粪运动”
- [ 08-12]故宫扒粪 莫拿“内斗”说事
- [ 08-11]故宫“扒粪运动”源于掠夺焦虑
- [ 06-22]“局长微博门”栽于网民“扒粪精神”
- [ 04-19]阻遏道德滑坡 请善待“公民扒粪”
- [ 08-31]“扒粪者”会不会扔掉粪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