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不离书能提升内涵?不是创新是造假
www.fjnet.cn?2012-10-11 17:02? 陈科峰?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重庆渝北东和春天实验学校在学校里推行了“手拿一本书”的“创新”措施,并对学校101位老师提出了硬性要求:每天上学放学,必须每人手拿一本书。“没错,在大多数人看来,‘手拿一本书’就是一种形式,但如果形式都没有,内容又从何谈起?”东和春天实验学校校长陈后林说。(10月10日《重庆晨报》) 看罢这则消息,瞬间让人困惑。在陈校长看来,教师上下学手持一本书就能“提升校园的读书氛围,(让老师们)为学生作出表率”?好生奇怪的逻辑。那么照此推演,我们是不是同理可以得出“穿制服的就是警察”这样的结论?可惜事实远非如此,残酷的现实N多次地警醒我们,穿制服的也可能是骗子,没穿制服的倒可能是便衣。企图通过外在的包装(手持书本)来改变事物的本质(提升内涵),显然是陈校长一厢情愿的自欺欺人。 这让我想起大学时的一位同学来。实话实说,我们同宿舍的当年都很怀疑他怎么考上的大学,每次遇考试就往带课老师那里跑,所有专业课也只能勉强通过。不过这同学也很有特色,长期手里拿着一本《反杜林论》,一有空就拿出来读的津津有味。毕业前夕,我忍不住怯怯地问他,这本书你看几年了,内容挺深的吧?环顾四周无人,这同学讲出了一句令我甚感惊讶的话来――看什么看,我根本就看不懂,在大家面前做样子吓人而已…… 骑白马的不一定是王子,也可能是唐僧,长翅膀的不一定是天使,也完全可能是鸟人。很显然,教师有没有学问是“包装”不出来的,学校可以规定老师手里拿书,老师为保住饭碗当然可以假装遵守,阳逢阴为谁还不会?问题是,这样做对爱学习和不爱学习的老师来说都并无补益。学习的时间可以自己安排,不一定要在上下学的时候,爱学的自然会挤时间学,不爱学的书递到面前也未必会看。爱学不爱学的,都拿着本“黄色书籍以外的书”,不但没有统一的方向,还人为地造成了一种大家都好学的假象,抹煞和掩盖了两种人的区别。 不仅如此,通过硬性规定的方式逼着老师手不离书,并打算把这样的“成功经验”向全体学生大面积推广,不仅可能收效甚微,相反其带来的巨大副作用不容小觑。 首先,欺骗了学生们单纯的眼睛。老师手不离书,自然令学生们产生错觉,认为自己的老师才高八斗。但如果这位才高八斗的老师原本并不热心向学,甚至不称职,缺乏相应的教学技能,又如果能教出好学生?学生们成绩当然不会因为老师的斯文形象而提高。 其次,如果这样的“经验”在学生中推广,则欺骗了家长。学生24小时手持书本,为一部分不想好好学习的学生们支起了“幌子”,让家长们都误以为自家孩子很长进,自然会放松警惕。 所以说,规定老师手持书本上下学,并认为此举可以提高广大师生的内涵,不但自欺,还有造假的嫌疑。那么,想要建立良好的校园氛围,提高教学质量,正确的途径在哪里?笔者以为,至少可以从两方面下手: 一则,在于加强教育引导。赶鸭子上架行不通,但如果在鸭架上放了粮食,鸭子则会自然就范。具体到教师队伍的管理,可以采用各种教学评比、激励措施,让老师们切实明白只有自己用心读书、不断提高技能,才会得到大家的认可尊重,才会提高收益。由此,“硬规定”变成了“软引导”,疗效也许会更好。 再者,应紧跟国家政策,打破教师行业的终身制和铁饭碗,严格推行从业资格定期综合考核,让广大教师逐步建立危机意识,教师们自然会想方设法学习提高,何苦用规定带书的方式来自欺欺人。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9-17]吃饭,老师该坐下,学生该站着
- [ 09-14]延时费
- [ 09-12]搜身的老师,请郑重道歉
- [ 06-29]动辄罚款,莫非老师成了“老板”?
- [ 06-06]重奖老师意为“教育锦标主义”打鸡血
- [ 05-31]不能拿年轻为罚学生互打耳光的老师开脱责任
- [ 05-23]我们遗憾,不仅因她高尚
- [ 05-11]禽兽老师猥亵多名女生,是纯属偶然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