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过马路”不能单拿素质说事
www.fjnet.cn?2012-10-16 15:31? 司马迂?来源:青年时报 我来说两句
城市汽车数量越来越多,结果就是非机动车与行人的路权日益遭到排挤,那么“中国式过马路”恐怕某种程度上与“路权不平等”也难脱干系。“中国式过马路”与数不清的“中国式国情”之间,那真正是“剪不断,理还乱” 有一种新闻叫“名词新闻”,“中国式过马路”就属于这样的“名词新闻”,它所概括的内容早已不是新闻,但“中国式过马路”这个名词的出现就绝对是一个新闻。“中国式过马路”这个名词之所以能形成新闻效应,关键就在“中国式”三个字。“中国式”不仅意味着举世无双、独一无二,还意味着里面极可能存在着荒唐、怪诞的成分。始作俑者对“中国式过马路”所下的定义就挺有喜感:“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 百度就是快,“中国式过马路”已经被收入“百度百科”,并对这种现象给出了如下解释:“出现这种现象是大家受法不责众的‘从众’心理影响,从而不顾及交通安全。” 这种解释其实未必准确。大家扎堆闯红灯,“从众”的心理是有的,但与“法不责众”并无多少关系。因为即使是单个人闯红灯,他闯了就闯了,你怎么着他吧?要说他们不顾及交通安全,恐怕也说不通,这些人可能缺少规则意识,但“安全意识”还是有的,他敢闯红灯,那是算定了自己的安全绝无问题。而且实事求是地说,那么多人跑到快车道上,快车道上的车它能快得起来吗?小擦小碰的事可能无法避免,但严重的事故概率也不大。说一句玩笑话,不少严重的交通事故不是发生在大家都不遵守交通规则的地方,而是发生在少数人不守规则的地方,甚至汽车会冲向那些自觉等红灯的人群。 受“中国式过马路”影响最大的并不是“交通安全”,而是“交通效率”,无秩序就无效率。尽管我向来反对拿“素质”说事,但又不能不承认,“中国式过马路”某种程度上确实是中国人整体素质的一个缩影。从央视报道中那些闯红灯者在接受采访时的反应来看,一致的表现是对规则很麻木。道理人人都懂,但就是不愿意去践行。如果把话题扯得大一点,那就是在“中国式过马路”身上,可以真切地看到中国人在“公民教育”上的缺失,作为一个健全的公民,其重要的人格之一就是“尊重规则”。但有时我又觉得,面对“中国式过马路”,我们也不妨淡然处之,相信时间会解决一切,等我们多数中国人受教育的程度提高了,品质生活再上一个台阶,“尊重规则”最终成为一个很有面子的事情,那么“中国式过马路”也将随之消亡。 而且这事也确实不能单拿“素质”说事。“中国式过马路”难道只是行人的错吗——交通管理者有没有责任?城市规划与市政建设有没有责任?像央视报道中天津市的那个大圆盘,那么广阔,如果没有“中国式过马路”的那些行人置身其中,是不是也太空旷了点?你把路口建成广场,还不许行人横穿马路,这不是难为行人吗?而另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是,由于城市汽车数量越来越多,结果就是非机动车与行人的路权日益遭到排挤,那么“中国式过马路”恐怕某种程度上与“路权不平等”也难脱干系。“中国式过马路”与数不清的“中国式国情”之间,那真正是“剪不断,理还乱”。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10-16]中国人急从何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