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的淡定与地方政府的亢奋
www.fjnet.cn?2012-10-19 10:25? 侯文学?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其家乡的“莫言热”继续延烧。10月15日,高密市胶河疏港物流园区管委会拿出了弘扬红高粱文化、打造半岛特色旅游带的计划书,拟建设莫言文化体验区,红高粱文化休闲区,红高粱影视作品展示区,胶河沿岸景观带,以及乡村度假区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项目,总投资6.7亿元。其中,打算种植1万亩红高粱,每亩补助农户1000元。园区管委会主任范珲希望“以大投入、大招商,推进大调整、大发展”,他潇洒地表示,“这一千万先要扔出去”,“赔本也要种(红高粱)”。(10月18日《新京报》)高密这种“莫言搭台,旅游唱戏”的“大手笔”,还是慎重一点为好。 作为本土作家,莫言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第一人,这是对莫言本人的肯定,也是中国文学的一件盛事,可喜可贺。然而,当地政府的亢奋同莫言及其家人的清醒淡定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作为名不见经传的潍坊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高密,能出现莫言这样一位著名作家,无论对当地政府,还是对普通百姓,都是一件可以引以自豪的事情。因此,莫言获奖当晚广告公司连夜加班,第二天政府机关大院、大街小巷、宾馆饭店,到处可见祝贺莫言的条幅和电子显示屏,应属正常现象。但是,地方政府此后的“连续动作”,似乎有点过了头。早在2009年8月,高密已建起了“莫言文学馆”。莫言获奖后,高密决定筹建更大的大纪念馆。受到舆论质疑后,馆长毛维杰表示,并非扩建,而是把现馆三四层开发利用起来;去年,政府曾经提出要修缮旧居,被莫言及家人婉拒。这一次,又计划拨款50万元对旧居进行修缮;至于投资6.7亿,弘扬红高粱文化,打造半岛特色旅游带,包括种植1万亩红高粱,甚至不惜“赔本”,则显得太亢奋。 与当地政府相反,莫言及其家人倒显得十分理智和淡定。对于斩获诺奖,莫言最初是“惊喜又惶恐”,但他表示“不要把获奖当作一个了不起的大事情”,“它就是一个奖状,得奖也并不是证明你是中国最好的作家”,“作家最重要的还是作品,而不是奖项”,他希望“莫炎热”能够尽早平息。在10月18日出席中国艺术研究院举办的“祝贺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座谈会”上,他重申了此前多次表达过的看法:得奖只是暂时的,一切都会像过眼云烟一样飘过去,今后的创作、今后的道路才是实实在在,需要认真一步步走好的。莫言大哥管谟贤表示,“我觉得这个奖拿着很高兴,不拿也无所谓”。二哥管谟欣也说,“庄稼人走出去了,写了一些文章,没什么大不了的事儿”;对于陈光标表示要将自己在北京的一套别墅送给莫言,家人予以婉拒。莫言二哥兼“新闻发言人”管谟欣代表莫言回应说:“谢谢陈光标盛情,但无功不受禄,莫言不要陈光标的别墅”;对于去年当地政府要对莫言旧居进行修缮,莫言认为,“这样做劳民伤财,也完全没有必要给地方政府添麻烦”,并不止一次打电话给当地宣传部部长,不同意修缮。在这一点上,92岁的老父管贻凡老父亲管贻范与儿子的观点高度一致,“他是从高粱地里走出去的人,通过自己的辛苦写作成名了。去年不同意修缮,今年拿了奖,同样不会同意。那样太张扬了,做人要低调” 。 莫言得奖,文学未热,却政府极度亢奋,商业炒作不断,这种功利化的倾向显然不足取。跳出“消费”的圈子,让“莫言热”尽快回归文学,在疯狂逐利的氛围中给文学留一片净土,才是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意义所在。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10-19]莫言的境遇是时代症候
- [ 10-19]“诺奖”的故乡会收获怎样一片“红高粱”?
- [ 10-19]“赔本种万亩红高粱”为那般?
- [ 10-19]"赔钱种红高粱"窥见现实的"魔幻"
- [ 10-18]“莫言搭台,经济唱戏”唱的是悲剧
- [ 10-17]为莫言家人拒受陈光标别墅鼓掌
- [ 10-17]从莫言家人“无功不受禄”说开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