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民生巷议 > 正文

传统村落不仅是文化和风景

www.fjnet.cn?2012-10-23 08:10? 曹  林?来源:广州日报 我来说两句

中国文联副主席、国务院参事冯骥才一句“每天消失百个村落”成了热点。相关部门的统计显示,我国的自然村十年前有360万个,现在则只剩270万个。冯骥才当然不只是想通过数字说明一个事实,更想表明一种态度:保护传统村落迫在眉睫。

这条消息激起了很多人对“消失的村落”这个话题的共鸣。我的家乡,原来是苏北的一个小村庄,在它所在的县升级为市、市又在近来成为地级市的一个区、一次次的行政撤并后,很多小村也都在“只争朝夕”的大刀阔斧下消失了。

这是一个容易让人伤感或引起纷争的话题,对于“每天消失百个村落”,两种观点截然相反,一拨人在顺着冯骥才的文化怀旧情绪,批评现代化的粗鲁甚至粗暴,称消失的村落是城市化进程中的一场文化灾难,满怀忧思地自省“我们都是‘消失的村落’的肇事者”,呼吁“请给传统村落一个传承的土壤”。而另一拨人则完全相反,他们歌颂这个史诗般的城市化进程,赞美城市化的进步,让那么多农民成为市民。

两种观点,我都不以为然。因为,这两种观点,都仅仅是站在旁观者的角度看待村落消失这个话题,而没有设身处地;都只是把自己当成一个看风景的人,而没有关注村落的消失到底是怎样一个过程,身在其中,经历了生活变迁的村民们,到底是怎样看待这个过程的。他们的眼中都只有文化、风景、发展、村落这些宏大的概念,而没有实实在在、有血有肉的人。

有没有人充满感情地问一声,那些身在其中的经历着村落消失过程的人们,你们是怎么看待村庄的消失的?你们是希望生活在昔日的村庄,还是今天的土地上?

从旁观者的角度来看,那些村落是风景,它能满足我们对农耕文明的观赏,如诗如画的美景,田园牧歌的生活,对于生活在城市中的人,有着不一样的风情,那就是风景。对于文化研究者来说,这些村落保留着很多文化基因,有研究的价值和文化传承的功能。对实用主义者来说,这些村落与现代化的追求格格不入,不符合现代性的审美。可是,对于生活在其中的人来说,那是他们赖以为生的土地。他们不是风景,也要拥抱现代文明,我们无法自私地苛求他们固守种种农村的落后,满足我们外来人对传统的审美。他们不是工具,有自己的追求,我们更无法强迫他们接受一种现代生活,放弃在我们看来落后的文明和文化。村落,需要的不仅仅是保护,更需要的是尊重村民们的选择权,他们有追求自己幸福的权利。

村落的消失,文化保守主义者不必悲伤,实用主义者也不必欢呼,关键,这是一个自由的过程吗?村民的权利受到尊重了吗?传统村落不仅是文化和风景;面对消失的村落,不能只有抒情,要看到消失的村落背后沉没的声音。

  • 责任编辑:邓宇虹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无法找到_虎扑篮球_虎扑nba-社区*论坛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虎扑篮球: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