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居家养老”泼点冷水
www.fjnet.cn?2012-11-01 09:14? 邓海建?来源:广州日报 我来说两句
全国老龄办某负责人在10月29日指出,无论现在还是将来,95%以上的老年人都要在家里养老。但是,由于家庭小型化,家庭很难胜任养老的功能,需要政府的家庭养老政策来支撑。中国除了独生子女家庭奖励政策外,其他方面的支持政策几乎是空白。(10月31日人民网) “老来受尊敬,是人类精神最美好的一种特权。”中国正“跑步”进入老龄化社会,养老已成为越来越让人头大的问题。 眼下,选择一条怎样的“中国式养老”道路,关系到有限养老资源能否最优化配置、关系到千万老人的生存质量。纠结就在于:政府要担责,但又不能重蹈“全责的国家养老模式”的覆辙。在2010至2050年间,希腊养老金支出将增加相当于 12.5%的GDP,社保制度濒临破产。类似前车之鉴着实让相关部门松了一口气,于是,各种养老创意甚至僭越了公共服务的责任底线,呼啸成为公共议题的“主流”——譬如,“95%的老人在家养老”。 这种提法即便是不得已的现实,仍然非常值得商榷:一者,在现代养老体系建成以前,计划年代的养老问题当然可以“家庭内部消化解决”,但在“中国每天消失80至100个村落”的城市化进程中,家庭养老显然难以为继。二者,“95%的老人在家养老”是一件很没效率的事情。一个社会的进步,体现在专业与分工的细化。一代老人比一代老人的养老诉求更多元、更高级,分散的赡养模式固然更有“家庭气息”,但多少也折损了效率。所谓“居家模式”,家庭应该提供的是居住空间,而专业赡养必须依仗养老机构,就近的公共养老机构才应当成为养老的“内容供应商”。 数十年前我们说,国家会为养老担责,“养儿防老”是陈腐观念。时光荏苒,今日竟又提出“95%的老人在家养老”的理念——这叫当年乖乖听话、甚至无儿无女的老人情何以堪?压力再大、问题再多,谁都有年华老去的一日,他们的今天,不过就是我们的明天。善待并善养老人,“便捷”的主意越少越好。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10-29]养老服务需强调公益性
- [ 10-24]“仅两成老人靠养老金生活”说明啥
- [ 10-24]求解养老难题,增投入更须保公平
- [ 10-12]养老乱象拷问福利公平
- [ 10-12]公办养老院不应“托底”变“托权”
- [ 10-11]有些养老院何以成了“特权”机构
- [ 10-10]农民工养老不该总是止于期盼
- [ 09-24]“养老只能靠运气”的多重拷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