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地垃圾”需反思但不必义愤
www.fjnet.cn?2012-11-20 14:56? 郭杨阳?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许多人肯定想说:这是一堂生动的“素质教育课”。于小学教育而言,规则意识、品德修养的培养是重中之重,但秋游后的“一地垃圾”,无疑暗含着某种程度上教育的失败。但笔者以为,“一地垃圾”的确需要反思,但也并不必因此就产生“教育失败”的义愤。 一则,这一事件本身尚有许多细节有待还原。新闻中说“整个现场被搞得像垃圾堆一样”,到底有多少餐盒、剩饭剩菜被随意丢弃?无图无真相。没有直观的视觉概念,就没法细节还原整个事件。试想一下:几百个人挤在狭长的空间里吃饭,既没有桌椅板凳,又无垃圾桶扔饭盒,换做是大人,恐怕也难保场面不乱。那么,又怎好意思苛责小学生呢?因此而产生对整个教育大环境的评判,难免失于义愤。 二则,需知“事出有因”。数百名学生挤在“科技馆背面的狭长通道上”用餐,通道的可容纳空间够不够?整个现场的秩序维护到不到位?这都是需要具体考量的因素。如果要责怪,集美康德小学这次秋游的组织方难辞其咎。需问一下:秋游筹备过程中,有没有想过可能的天气变化?针对天气变化有没有预备方案?秋游除了有放松身心的题中之义外,本来就是一个小学生接触大自然、接触社会的过程,早就应该考虑到,并强调这中间的规则意识与集体素养,集美康德小学恐怕准备不足。因为活动筹备不充分,进而导致的混乱无序,确“事出有因”。试想一下:单位组织去出游,遇到下雨也没有备选方案,几百个人挤在狭长空间里,谁没个脾气?还有几个人会捧着剩饭盒耐心地寻找垃圾桶保持环境整洁? 三则,国人在公共场合中的公德秩序问题,有积弊的成分。于社会规则,于公共道德而言,国人还正处在警醒、重建的地步,既然大人都常常没法遵守规则、保持秩序,又怎么能强求心智尚未健全的小学生能自觉遵守规则呢?我们当然希望下一代不重蹈规则、秩序的覆辙,过马路的时候耐心等候绿灯亮起,几百人挤在一起吃完饭,场地就像日本广岛亚运会不染一尘的主会场。但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大环境如此,小学生的世界也难以免俗。 如果大雨过后,这几百名小学生用餐的地方干净整洁如初,那必然会令很多人欣喜。但在现实语境中,那种情况还只存在于期待之中。社会大环境达不到那个境界,实在没法强求下一代就脱离流俗,青胜于蓝。 没必要因“一地垃圾”而产生有关教育的义愤,如果真要反思这“一地垃圾”,应该反思的是:公共道德、秩序体系,该如何在下一代中重建?国人群体如何建构规则意识,进而影响到少年儿童?如何让下一代从自身、外界不当的行为中反省出公共空间所应该遵循的秩序、规范?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10-31]治“车窗垃圾” 该法律上场了
- [ 10-31]向车窗垃圾说“不”到底有多难?
- [ 10-31]垃圾桶千元一只有必要吗?
- [ 10-19]改革须只争朝夕,从没有垃圾时间
- [ 10-17]学学新加坡如何处罚垃圾短信
- [ 09-12]拉风山路上的垃圾到底是谁扔下的?
- [ 09-05]垃圾问题不可小觑
- [ 08-02]整治餐厨垃圾,步子可以再大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