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刑诉规则对接立法精神
www.fjnet.cn?2012-11-24 09:19? 傅达林?来源:京华时报 我来说两句
要确保司法解释不偏离立法精神,或许还需推行“开门解释”的机制,将草案交由民众公开讨论,以提高司法解释的正义性。 为确保新刑诉法正确贯彻落实,最高检近日公布了修订后的《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试行)》,其中新增条文多达240条,修改内容总计超过原内容的80%。 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的修订,不仅为检察机关办理刑事案件提供具体行为指引,而且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立法设计的权利实现程度,尤其是对嫌疑人和被告人的权利尊重与保护水平。因此,规则虽然由检察机关制定,实则直接关联着刑诉法实施和公民权利保护。 从内容上看,修订的规则体现了刑诉法保障人权的理念,在一些焦点条文的解释上,也严格遵循了立法精神。如刑诉法虎扑篮球: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规定,曾引起舆论对秘密羁押的忧虑。对此,刑诉规则坚持慎用原则,明确了指定居所应当符合的条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公众的焦虑。又如,技术侦查措施是刑诉法赋予检察机关办案的“利器”,但也是容易伤害嫌疑人权利的“双刃剑”,如何确保技术侦查措施不被滥用,需要司法解释对其进行规范和约束。新规则从适用范围、使用环节、批准手续、执行要求等方面,进行了比较严格的限制,符合立法追诉犯罪与保障人权并重的价值追求。 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立法不得不寻求更为宏观和原则性的设计,由此需要司法进一步予以解释。但由于司法机关与立法机关出发点不同,司法解释并不必然总与立法旨意相符。有时司法机关为了方便查办案件,对权利冲突的断决很可能偏离立法的正义性,而显现出对司法便利的追求。比如,对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刑诉规则就还有完善的空间,对于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嫌疑人和被告人,一次问话时间多长应有明确规定;执行监居后24小时内通知家属中的“无法通知情况”,也应进行明确,以防止其大面积消解执法主体的通知义务。 可见,作为“二次立法”,司法解释担负着“咀嚼”“细化”法律的重任,决定着能否将原则化的权利运送给每个人。要确保司法解释不偏离立法精神,或许还需推行“开门解释”的机制,将草案交由民众公开讨论,以提高司法解释的正义性。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8-17]“罚”进文明靠谱吗?
- [ 08-17]城市立法应考虑农民工的适应性
- [ 08-16]“立法处罚不文明”符合法治精神
- [ 06-08]未成年人保护:立法要创新更要可行
- [ 06-04]“反家暴”立法,未成年人应特殊保护
- [ 05-29]“35度高温保护”莫要再成“纸上谈兵”
- [ 05-28]界定高温工作管理是人性化要求
- [ 05-28]“高温立法”:托起“体面劳动”的重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