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见高校“去行政化”的各自尝试
www.fjnet.cn?2012-11-30 07:31? 佘宗明?来源:华西都市报 我来说两句
近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简称“中南财大”)投入近2000万元,推出“文澜学者”人才计划,计划提出一项特别要求:入选学者在受聘期间不能担任处级及以上领导干部职务。该校领导称,这是继校、院领导退出学术委员会后,推进高校“去行政化”的又一举措。 人才遴选,向领导亮红灯,中南财大的“另类”举措,备受舆论关注。做官与教研的不复兼容,打破了官员、学者可“双肩挑”的惯例,促使着政学分离。这般去行政化的努力,无疑是朝向教育本位的进步。 长期以来,政、学不分被作为教育沉疴之一,受到诟病:不少人认为,权欲侵蚀下,部分治学者会陷入权力崇拜,从而会滋养学术浮躁,无益于良好治学氛围的形成;权力干扰,也会降低学术引力,蚀化教育质地,削弱高校的文化创造力。将二者隔离,也成了扭转行政化导向的钥匙。 去年9月,湖南大学校长赵跃宇宣布“两不”决定——在校长任期内,不申报新科研课题,不新带研究生,还曾引发热议。大多数民众认可此举,认为“不带头做学术的校长未必不是个好校长”。“两不”决定,旨在将行政权力从学术资源配置中剥离,避免权力通吃。毕竟,管理者分身乏术,难以两头兼顾。 事实上,高校“去行政化”,无论从个案推动上看,还是从教育本质廓清上讲,都是大势所趋。在2010年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就明确写道,要探索建立符合学校特点的管理制度、配套政策,克服行政化倾向,取消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而多所高校,已在探路,如吉林大学2009年就厉行改革:领导退出学术委员会。 近几年来,虎扑篮球:“政学分离”的共识,更是演变为高校突破的智识驱动。前几天,就有媒体曝,山东临沂大学通过大幅提高教授岗位待遇,吸引8名具有正高职称的在职处长“辞职从教”,这种激励,也为高校去行政化提供了路径上的参考。 鼓励“辞官从教”也好,人才遴选的大门向领导闭合也罢,说到底,都是指向“去行政化”的进步。通过规则重构,来确立良性的价值引导,让官员与学者不再“符号叠加”,政学不复在教育领域“枝蔓缠绕”,高校的官僚化烙印会淡去,与此对应的,是人文格调的循序提升。 当然,去“行政化”,迈出步子后,前进路径或是波浪式的。秩序重塑,摆脱不了利益钳制,但它并不缺乏依撑——可供借鉴的经验、教育诉求、民意期许等,都在加固着改革支点。 (相关报道见11月28日《中国青年报》)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10-30]红会去行政化改革需配套制度兜底
- [ 10-30]慈善机构不能迷恋“当官做老爷”
- [ 10-30]红会改革应参照国际通行做法
- [ 09-11]打破老师“铁饭碗” 先去教育行政化
- [ 07-05]高校设11位校长助理是行政化佐证
- [ 05-03]南科大副校长怎成了局级干部?
- [ 04-12]陈刚“死谏”能否推动高校去行政化
- [ 10-27]长跑指纹打卡是大学行政化的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