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民生巷议 > 正文

区分雾霾背后的排污问题

www.fjnet.cn?2013-01-16 07:54? 肖  畅?来源:长江日报 我来说两句

雾霾天气还在持续,污染源的分析有了一些结论。据报道,多个城市主要污染源来自机动车。以京津冀区域为例,除了作为最大污染源的机动车外,工业、热力发电厂、居民生活排污等也是主要的污染源。

现在一些反思的声音已经对准了民众生活方式,譬如提倡少开车,推崇绿色生活方式。一些城市的应急举措是,限制机动车。稍有针对性的如北京,开始限制公车出行。这些反思与举措不是没有意义,毕竟可缓一时之急。但是,论长期效果,这些努力很有限。很明显,治理机动车排气污染面对的不是几百上千家企业,而是多达近两亿的流动污染源,监管力量不足显而易见。更重要的是,如果机动车的问题过于放大,将具体生活方式带来的污染视为首要问题,则可能本末倒置,核心问题反倒被掩盖。

有官员认为,人人都在排污,谁也脱不了干系。这话有它的道理,人人都顺应飞速发展的时代,努力调整着自己的生活节奏,以至于“排污”成为了一种基本的生活方式,每个人都在不可避免的贡献废气。在这个意义上,推崇绿色生活方式,不是不想,而是不可为,因为普通人的生活与目前的发展状况捆绑在了一起。即如汽车时代,也许很多人本不想开车,但可能不开车就寸步难行。这是发展带动起来的生活节奏,每个人的生活都“发展”了起来。

雾霾已经不只是一个污染事件,它体现为环境的整体败坏。污染源全面扩大,不同的污染源相互叠加与累积。但这不是说污染源无须细分,污染的轻重程度可以模糊,责任可以泛化于无形。谁是排污的大头,谁的排污体量最大,哪些区域、企业的排污最严重,也最欠缺治理力度?这些问题必须廓清。

归根结底,环境保护的方式、力度,与经济发展的现实,是不匹配的。现在一些发达的省份,求快发展的城市,有多大动力去遏制各个企业、工程、项目的排污?求快发展的进程中,哪个地方又不欢迎汽车时代的到来,拉动产业,疏通资源?高能耗的发展模式,提倡绿色出行,有时成了光鲜漂亮的时髦口号。现在因雾霾而分析污染源,焦点如果锁定于一般民众的生活方式问题,那这与虚弱的环保努力一样是避重就轻、避实就虚。

分析污染源,意在厘清责任,确立当前环保治理的首要发力点。一般民众的生活无法成为责任主体,责任主体只能是一个人,或者一个机构、一地政府、企业、工程、项目。机动车可以限行,可以鼓励少开,但首先要让发展的现实能够支撑绿色生活。确立排污的首要责任,才是反思环保、发力治理乃至纠偏发展模式的一个前提工作。分析与确立这样的排污责任,正是要看清当前发展的现实正造成怎样的污染,形成了哪些污染主体。

雾霾背后的排污问题,需要区分,厘清权重。加强环保,自然要先在最大的排污主体、责任主体上拿出治理手段,根本目的是让发展的现实与环保治理力度匹配。

  • 责任编辑:邓宇虹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无法找到_虎扑篮球_虎扑nba-社区*论坛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虎扑篮球: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