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侮辱北京”的虚妄与让喉咙舒服些的实在
www.fjnet.cn?2013-01-22 08:08? 王传涛?来源:燕赵都市报 我来说两句
北京等全国多个城市近日遭遇的持续数天的雾霾天气,让一个在外国人中间流传若干年的略带玩笑叫法———“北京咳”,成了人们热议的话题。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医师何权瀛非常激动地对记者说,引发咳嗽的原因很多,不能简单地下定论。“在没有找到明确的证据之前,不能说什么‘北京咳’,这词儿是对北京的极度侮辱!”(《经济参考报》1月21日) 最近,“北京咳”这个词从国外叫到了国内。当“北京咳”三个字大范围出现在媒体报道的字里行间和市井坊间的聊天内容时,我们却听到了这样一个声音——— 这是对北京的极度侮辱!那么,对于北京市民而言,是该拒绝“北京咳”这样一个侮辱词汇呢,还是应该让其成为街头问候语呢?“北京咳”,似乎是一个带有地域歧视性质的外来词汇。你看,在首都北京的后面加了一个患病的动词———“咳”,这不是在侮辱北京,又是什么?为什么没有什么“北京惬意”、“北京舒坦”之类让北京高兴的词呢?坦白讲,作为普通公民,我们也是非常热爱北京的,我们也都想看到多出现一些“北京幸福”、“北京温暖”之类的好词。“北京咳”的出现,在某种程度上,也确实伤害了我们内心深处的一丝自豪感。那么,这是不是“侮辱”呢? 必须要承认的是,“北京咳”的流行,也有着特殊的语境——— 离不开连日以来北京的大雾天气。连续多日的重度污染,以及达到爆表水准的PM2.5含量,让北京及周边地区的空气污染问题摆上了桌面。可以肯定,假如没有这次大雾,“北京咳”的普及也不会如此之快。 我要说的是,侮辱是侮辱,批评是批评,描述是描述。在上世纪90年代“北京咳”刚开始出现时,“北京咳”只是一种客观描述。据了解,“北京咳”是和“德里肚”、“罗马烧”等词混在一起在西方社会中流传开来的。之后,“北京咳”慢慢变成了对北京空气质量差的批评。但至于侮辱,我想更多的应该是一种臆想。不是所有的外来词汇都有所谓的偏见。就算有偏见,我们也应该自查一下,是什么让他们有了这样的偏见?除了偏见之外,北京的空气质量,又呈现出怎样的事实?以北京为骄傲的北京人乃至中国人,对这里的空气,又有什么样的感受?……在下“侮辱北京”定论之前,以上问题都应当追问。 面对“北京咳”,向左是谦卑的承认差距找出问题,并积极开展空气治理;向右则是伟大首都容不得批判的虚假自尊。在我看来,只有作为首都的北京放下了架子,北京市民才会有越来越健康的生活,才会更有面子和尊严。假如权力还抱着得过且过的心态跟公众玩捉迷藏,不改善空气质量,不接轨环保标准,那么面对“北京咳”这样一个再简单不过的生活小问题,公权部门以及所谓专家,也应该警醒了。 北京是一座国际大都市,因此,北京首先应是一座包容的城市。在这座城市里,应该既能拍出《北京爱情故事》这样的动人故事,也应该让文艺青年、小资人士自由的吟唱《北京北京》,更应勇于承认自己在城市建设、公共交通、空气治理方面的种种弱点。从这个角度讲,比争论“北京咳”是不是对北京构成了侮辱更重要的是,我们能否放下那些虚妄的自尊开展一番令人信服的空气治理运动,让北京市民的喉咙舒服一些。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9-12]“走起来”,记录北京故事
- [ 08-24]《北京青年》:重走一回青春吧
- [ 08-23]《北京青年》折射的家庭教育症结
- [ 07-31]没排烟道有毛病别赖农民工
- [ 07-30]让邱燕“完美释放”未尝不可
- [ 07-27]人民日报:当那些沉重的名字一一念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