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1.88万天价公务员面试培训班缘何有市场

www.fjnet.cn?2013-01-23 15:17? 蒲  健?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1.88万元,一个城市白领要不吃不喝攒两、三个月;一位文艺青年,可能用来淘一个名家制作的上乘紫砂壶;一个普通青年,可能会用来买上杭州滨江一套不错的房子的一平方米;但是在全国公务员笔试成绩出炉后不久,1.88万元最现实的用途,可能是考碗族用来砸在201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天价面试培训班上。(1月21日《钱江晚报》)

1.88万?88是否等于“发发”。是培训机构发财,还是参训对象收益发展?天价面试班缘何有市场?

与以往的培训显著不同的是,这次培训机构喊出“1.88万元学面试,不通过全额退款”的豪言壮语。这可能是参训者“致命的诱惑”,也是天价面试班有市场的重要因素。

市场是商品交换的场所,市场必须具备生产方和消费方。生产满足消费需求,消费促进生产扩大。对于天价面试班的市场,生产方自然是公务员培训机构,消费方就是广大怀揣“公务员梦”的考生。

以笔者来看,天价面试班有市场的主要原因有三:首先是“公务员”这个被神化的“金饭碗”的品牌有广泛的影响力。目前,社会上有种思维,公务员就是待遇好、发展好的代名词,好像进入这个队伍,就进入了“人生保险箱”,人生旅途会坦荡无荆棘,发展会顺利无障碍,待遇会优厚无烦恼。如从每年报考人数空前高涨中可感受其火爆,从准岳母高喊女儿非公务员不嫁中可体会其魔力。这种思维会给人暗示性的选择导向,就像畅销的商品被卖脱销一样,被打上标签的“国考”必然走俏,人们对其关注必然“升温,如此循环,公务员这个群体的优势被无限放大,没人会关注其困境和无奈,公务员这个职业就这样被捧上“神坛”,逐渐成为人们心中“无瑕疵”的职业,最有含金量“饭碗”。

其二是公务员培训机构的推陈出新,抓住符合人们消费趋向的心里活动。如,“1.88万元学面试,不通过全额退款”的自信广告语就是其理念的产物。虽收的是天价,但是承诺只要不过就退款。这就是和人们买东西一样,更愿意选择售后服务优良、有保障的商家。就算其卖的商品比同类商品贵,消费者也愿意选择购买,买的是诚信和放心。但这过程中有个现象值得关注:天价培训费是否违背市场规律,是否存在人为抬高价格而侵占培训者权益?如,以往的培训费用大概只有1.88万的三分之一。对于通过面试的人,只需要缴纳6000多的费用,但现在同样对于过关的人,要缴纳1.88万元的高价,涨价幅度达200%。这其实是变相提高了培训费的标准,这样会催生不正当的竞争,增添培训行业乱象。

再则是参训人员“圆梦思维”催生当公务员的强烈愿望。思想决定行动,行动源于心中的欲望和渴求。面试是公务员考试最后关键环节,对于进入面试的考生可以说是看见了“橄榄枝”。面试是测试面试者思维、语言、综合能力的一道关口,但其中的不可控因素较多,这时不少考生就会把希望更多的寄托在培训机构上,认为培训班就是自己的那支“救命稻草”,培训越深入越彻底就离成功越近,培训越仔细越昂贵效果就越好?但可曾想到,“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成功是个积累充实的过程,是个厚积薄发的突破。培训班充其量是个通往成功的“开胃菜”,成功的“大餐”还需要自己耐心烹调,不是靠几节课、几个固定模式的培训就能轻易取得。

或许不少人,一开始当公务员并不是其内心向往和第一选择。或许改变其想法的人从父母、同学、亲戚朋友中出现,“公务员稳当”、“公务员体面”、“公务员是金饭碗”等这类似的话不绝于耳,古人云:众口铄金,积毁销骨。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会让其改变初衷,也义无反顾的加入公务员考试大军。可能还有一部分人,其当公务员的目的只有一个---“当官”。官本位思想在其内心根深蒂固,“考试只是个手段,当官才是目的”,为了这个心中的梦,其也会不假思索、不厌其烦、不顾代价的削尖脑袋往公务员队伍“钻”,试想,只为“当官”而进体制内的人能始终做到实干为民、务实肯干、淡泊名利吗?

公务员培训市场是必要的,但如何让其理性规范发展,是个值得研究的课题。笔者认为,首先让公务员这个职业回归本来面目,挤去虚的不实的“含金量”是给国考降温的一剂良药;其次制定更加科学、规范的公务员培训行业法规性文件,细化措施,规范程序,让培训方式更加合理、合法,而不是唯利是图不讲规矩;再则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引导广大考生理性面对。“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让“人人皆可成才”理念深入人心,打开思维,开阔眼界,避免被一叶障目,“只图在公务员队伍谋发展”的狭隘思维所左右、所封闭。

  • 责任编辑:邓宇虹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无法找到_虎扑篮球_虎扑nba-社区*论坛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虎扑篮球: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