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民生巷议 > 正文

小康县主动“返贫”是一面多棱镜

www.fjnet.cn?2013-02-27 10:57? 张枫逸?来源:检察日报 我来说两句

一顶贫困县的帽子,不仅意味着大量资金、项目,还有来自各方面的支持。在成为“小康县”16年后,山西省大同县开始“逐贫”,终获“贫困”称号。获此称号后该县已得到千万元资金资助(2月25日《新京报》)。

地方政府争戴穷帽子已不是新闻。仅在去年,从湖南新邵县打出宣传标语,“热烈祝贺成为贫困县”的黑色幽默,到国家级贫困县名单首次调整,有人申请加入无人要求退出的现实尴尬,就一再被坊间热议。

小康县大同县主动“返贫”,这个“弃富逐贫”的典型是一面多棱镜,折射出诸多政策不足和缺陷。

其一,贫困县认定不够科学。纳入贫困县就意味着享受更多的阳光雨露。这就要求贫困县认定必须客观公正,把政府关怀送到真正需要的地方。然而,从报道来看,这一工作还明显存在漏洞。一边是发展起来的贫困县努力藏富,以保住贫困县的帽子;一边是非扶贫县为了进入“贫困县俱乐部”,要拼“领导的个人资源”。贫困县、特困片区确定的标准和程序仍不够透明,这也是一些地方可以做手脚的原因。当下,必须建立公开、透明的贫困县准入退出制度,确保认定的科学性和准确性,避免受到暗箱操作干扰。

其二,项目政策实施缺乏标准。目前一些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缺乏一套规范的计算程序和分配公式,更多地根据拨付者的主观判断,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对于大同县来说,曾经因为有了一顶“小康县”的帽子,导致其申请项目和资金时处处碰壁,“小康县哪会缺这么点钱?”这种“先入为主、以貌取人”的执行方式必须改变,制定财政转移支付具体操作规程,规范财政转移支付行为,让每一分钱都用到刀刃上。

其三,统计指标沦为橡皮泥。真实性是统计数据最基本的要求,但在现实中很多地方为保住贫困帽子故意压低经济数据,或为拿到小康称号有意拔高相关指标,统计指标沦为随意拉伸的橡皮泥。这不仅直接影响上级部门决策,更会透支政府公信力。遏制统计造假,就必须改革官员绩效考核机制,注重实绩,吸纳民意,破除“数字出官”。

  • 责任编辑:唐丽萍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无法找到_虎扑篮球_虎扑nba-社区*论坛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虎扑篮球: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