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扣紧“大”与“小”
www.fjnet.cn?2013-03-08 09:16? 朱 磊?来源:人民日报 我来说两句
宏观民生与微观民生的交融,正是民生大计由天安门走向田埂的生动诠释。 关系千家万户幸福,连着亿万人民利益,民生问题,是每年两会不变的主题。 今年两会,代表们从一组组漂亮的数据感受民生答卷:宁夏,6年投入2291亿元用于民生;海南,5年间民生投入累计达1704亿元……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虽然篇幅缩减,但对民生的关切却没有缩水: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医疗体制改革、加强创新社会管理等,让我们看到一幅民生“大地图”。 民生很宏观。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文化与生态的建设甚至是政府职能的转变,都与民生息息相关。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一个亮点,是教育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达到4%。虽然相对数字不大,但绝对数字却已超过2万亿元。这正说明,经济发展了,才有更高水平的民生。说到底,我们一切发展的目的,莫不是为了民生的改善与进步。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保障改善民生”部分层次丰富、内容多样,正显示出这样一种“大民生观”。 既有“高处落墨成大块”,也有“一枝一叶总关情”,民生同样包含在微观中。民生改善做得咋样,群众感受是第一标准。投入了多少钱,很重要,但面对数字,群众难有直观感受,甚至会产生“怎么没用到我身上”的感觉。柴米油盐、看病就医、子女上学等具体事项,才是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民生,更切实地影响着公众的满意度与幸福指数。能不能在这些“民生细节”上多下功夫,赢得百姓信任赞誉,巩固群众向好预期,考验着各级政府的施政水平。 紧扣“大”与“小”,民生才能做得好。“宏观”民生,更须微观落实。两会上,民生承诺让人振奋:“两个同步”必会带来“收入跑过物价”,养老金“九连增”提升老有所养水平,医保补助提高有利于减少因病返贫……实现由“大”向“小”的延伸,需要让经济发展、医疗改革、文化建设这些大事,最终落实到百姓的衣食住行、看书读报等具体小事上。正如虎扑nba:同志在参加辽宁团审议时所说,要“让群众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宏观民生,需要细节汇聚。百姓的诉求如何汇集,汇集的诉求如何反映,反映的诉求如何成为国家意志,需要一个切实的建言献策、参政议政平台。两会,正是小的民生期盼与大的民生政策相交融的关键场合。“提升乡村医生待遇,让他们有干头有盼头”、“推动农民工技能培训,改善企业用工环境”……一句句朴实的话语,反映百姓对于民生的“小愿景”;一份份议案提案背后,大都凝聚着百姓具体而又朴素的诉求。 微观民生,也要有宏大视野。群众“观念的水位”已经越来越高,权利诉求、利益敏感,早已今非昔比。当环境保护成为公共议题,减少环境风险是民生。当打破户籍、社保等壁垒的呼声越来越高,“人的城镇化”是民生。如何避免民生投入被挪用缩水,如何防止民生项目遭遇“烂尾”,如何确保民生福泽落到确有需要的人身上,强大的制度供给,同样是民生。 当中央决策化为地方实践,当宏观民生与微观民生无障碍交汇时,群众才能感受到发展带来的民生雨露滋润,这正是民生大计由天安门走向田埂的生动诠释。推动这种宏观与微观的交融,也是民生工作落到实处的关键。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3-07]寻找回应民生的新路径
- [ 03-06]重民生是“中国梦”的现实温度
- [ 03-06]务实报告放飞民生新希望
- [ 03-06]“民生数据”引领中国前进路径
- [ 03-06]改善民生需站在更高纬度上
- [ 02-28]以深化社保改革回应民生期待
- [ 02-20]“春节账单”其实也是一本“民生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