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腐警钟长鸣 立法亦当推进
www.fjnet.cn?2013-03-11 06:48? 王 琳?来源:京华时报 我来说两句
作为国家权力机关和议事机构的全国“两会”,不能仅停留在反腐常识重述的层面。警钟理当长鸣,立法亦应推进。 全国人大常委会今年将听取审议反贪污贿赂报告。这样的议事安排,凸显出高层对反腐败的期待和重视。 从民间对“两会”的关注情况来看,“反腐”同样是焦点。而且这一焦点在近二十余年来的“两会热点议题”中雷打不动。这样的民意承载,证实反腐败已然成为转型中国一项“停不了的使命”。 反腐败既是陈年议题,自然新意阙如。每一年对腐败根源的追问,都会指向“不受监督的权力”。那么,接下来的任务便是:如何把不受监督的权力赶进制度的笼子里。 今年的“两会”舞台上,我们仍能听到代表和委员们在强调腐败现状与反腐常识。这种重述并非多余。但作为国家权力机关和议事机构的全国“两会”,又不能仅停留在常识重述的层面。警钟理当长鸣,立法亦应推进。人大最重要的职能就是立法,完善与反腐败有关的立法工作,已成为“两会”最具紧迫感的任务之一。 回望过去,作为顶层策略的“反腐败”在建国以后至少留下了三个阶段:一是前30年的“运动反腐”。这种反腐败方式,虽然轰轰烈烈,看似成效斐然,却无以持久,还滥伤无数;二是改革开放初期的“权力反腐”。这种反腐形态也能上打老虎、下打苍蝇,但“隔墙扔砖”式的选择性反腐使得腐败就如“割韭菜”一样,旧的刚去,新的又来。 人类千百年来的历史经验反复证明,反腐败别无他法,就在“制度反腐”一途。完善反腐败立法,成为反腐败在中国走向第三阶段的首要议题。从公共舆论场上观察,对反贪污贿赂已凝聚了较大规模的社会共识。“两会”理当忠实反映民意诉求,通过代表与委员们的忠实履职,多数民意才能反映在国家层面的法律制度里。 在阶层日益细分的转型中国,我们无法期待所有人都能认同某一项立法动议。“两会”的作用正在于,让不同的意见和观点有相互交流与PK的机会。公开的利益博弈不但有助于深化立法的民主化,还有助于增强立法的科学性。中国需要的是一部经由反复协商和博弈的、得到多数民意支持的可行之法。唯民意得到尊重,才能最大限度化解在适用法律上的阻力,从而确保立法旨意不被执行所异化或曲解。 如中央纪委书记王歧山4日在全国政协讨论会上有言,“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要全党动手一起抓,既要坚持打持久战,也要打好歼灭战。”战役已然打响,立法不能拖了反腐的后腿。对于一些立法问题,民间可以争论不休,“两会”需要议而有决。没有任何法律是天然“成熟”的,腐败者也不是坐等腐败理论“成熟”了才开始腐败。反腐败立法更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3-10]代表委员探讨网络反腐:意义在于倒逼公权力改革
- [ 03-09]河南高院院长:官员形象若被网络反腐损害很难再修复
- [ 03-09]两会代表委员探讨网络反腐倒逼公权力改革
- [ 03-09]两会代表委员探讨网络反腐倒逼公权力改革
- [ 03-09]两会新华视点:代表委员探讨网络反腐倒逼公权力改革
- [ 03-09]制度构筑权力之“笼” 反腐多课题待解
- [ 03-09]专家:若有决心 5年可建反腐法律体系
- [ 03-07]苏如春委员:民营企业要当反腐倡廉促进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