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时政观察 > 正文

推进司法公开堵住减刑假释的漏洞

www.fjnet.cn?2013-03-12 06:52? 王云帆?来源:京华时报 我来说两句

对减刑、假释结果的公开,将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检察机关和社会大众成为“睁眼瞎”,从而让监督的力度迸发。

最高人民法院的工作报告中强调要“规范减刑、假释工作”。审议报告的一些人大代表指出,目前过多过滥的减刑、假释已引起了社会的质疑和不满,必须遏制乱减刑、滥假释,尤其是要严厉打击一些减刑、假释背后的司法腐败问题。

乱减刑、滥假释属司法腐败中的执行腐败。有些腐败的背后,是制度之失;有些腐败的背后,则是监管之失。笼统地将腐败问题都归咎于制度,不仅不客观,也妨碍了问题的解决。减刑和假释本是司法文明的产物。作为制度的减刑和假释并没有错,错的是执行的人把“经”给念歪了。“提钱出狱”等司法乱象的根源,更多在于监管之失。

其实司法机关对此并不是后知后觉。2004年5月至2005年1月,最高人民检察院还联合公安部、司法部开展了针对减刑、假释和保外就医的专项检查活动。同一年,最高法院则力推减刑、假释案件实行开庭审查。但执行腐败这个司法顽症,却在历经多次治理之后,仍能明滋明长,不断割裂官民关系。遏制这一乱象的关键,还在公开。

事实上,“以公开促公正”的改革方向显得足够清醒。十年来,规范减刑、假释工作之所以收效甚微,并不是因为公开造成的,而是因为相关的司法程序和司法信息还公开得不够才造成的。一些法院曾公开宣称要公布所有的裁判文书,但最终的结果仍是经审查过后的“优秀裁判文书公开”。这使得监督的效果被大打折扣,因为要监督的,并不是那些优秀文书,而正是那些不怎么优秀、甚至有点糟糕的裁判文书。

减刑、假释若在司法的“暗箱”中运行,腐败就难以避免。让阳光进来,“乱判刑、滥假释”自然就失去了存在的空间。公开,既要面向检察机关,更要面向社会大众。尤其是对减刑、假释结果的公开,将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检察机关和社会大众成为“睁眼瞎”,从而让监督的力度迸发。

既然最高法院工作报告提到了“规范减刑、假释工作”,那么,人大代表有必要继续追问,这些“规范”究竟表现在哪些方面?各级法院的执行情况如何?对于遏制乱判刑、滥假释又起到了何种正面效果?推进司法公开,坚持“以公开促公正”,也得有具体的数据和实践支撑。期待来年的工作报告,我们就能看到相关的成绩单,而不是再一次的表述决心。

  • 责任编辑:唐丽萍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无法找到_虎扑篮球_虎扑nba-社区*论坛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虎扑篮球: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