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教育讲堂 > 正文

“中国式接送”并不全是溺爱

www.fjnet.cn?2013-04-24 06:55? 禾 刀?来源:长江日报 我来说两句

继“中国式过马路”之后,“中国式接送”又成为热门话题,引起了舆论关注。每到上下学时间,各个中小学门口便会上演“中国式接送”,家长们开着各种交通工具接送孩子已然成为当今社会的一种普遍现象和众多家庭固化多年的生活形式。许多网友感叹,这就是家长对孩子过度关心与呵护的真实写照,家长要明白有种爱叫做“放手”。 (4月23日中新网)

曾几何时,笔者也像这位文章的作者一样,认为“中国式接送”现象里充斥着太多的溺爱。从现实生活中的诸多体验来看,也确实不乏溺爱的现象。但是,自打成为父亲后,这种认知的天平不得不开始倾斜,因为受种种现实条件影响,笔者也不得不像许多家长一样,加入到“中国式接送”的大军行列。

笔者的家离小学大约一公里,但就是这短短一公里的路程,必须两次横穿马路,其中一条很远距离没有斑马线。由于这条马路较窄,常常是行人与车辆混行。加之一些车辆乱停乱放,混乱之状令人担忧。至于一些驾驶员缺乏必要的文明素质,想必许多人并不缺乏亲身体验。另一条马路原本更为繁忙,好在后来经过改建,修了一条地下通道,行人与车辆平交问题总算得以解决。

相较于交通安全问题,另一个安全问题更令人担心。姑且不谈近几年一些恶性暴力事件瞄准了低幼群体,儿童被骗拐安全问题同样令人放不下心。记得儿子曾遇到这样一件怪事,有次放学,一位骑车的陌生人告诉他和他的同学,说前面有好玩的地方,可以带他们去。虽然陌生人未必一定是坏人,但当儿子说起这件事,还是让家长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又怎敢轻易“放手”。

事实上,不仅仅是家长护子心切,一些学校出于孩子安全考虑,对于“中国式接送”大开绿灯,甚至公开鼓励,毕竟孩子的安全是第一位的。一提到“中国式接送”,许多人会想到自己小时候上学的种种情形,确实,笔者也曾有过那么一段美好的记忆。但此一时,彼一时,许多情况发生了改变,尤其是小时候根本没有这么多的安全担心。

笔者相信绝大多数家长愿意“放手”,但前提是给孩子们一条从学校到家里的安全通道。不过,这些并非是家长和学校能力范围所能及的。

□ 禾刀(武汉 职员)

  • 责任编辑:唐丽萍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无法找到_虎扑篮球_虎扑nba-社区*论坛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虎扑篮球: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