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民生巷议 > 正文

谨防“保护性修复”成破坏古城的遮羞布

www.fjnet.cn?2013-05-20 10:07? 朱四倍?来源:京华时报 我来说两句

据报道,某古城的大批古民居乃至文物保护单位遭遇大规模拆迁。这到底是“保护改造”,还是酒店等商业项目建设打着保护的幌子暗度陈仓?轰轰烈烈的古城改造背后,谁在牟利、谁的利益又将受损?这值得深思。

类似古城的“保护改造”模式并不新鲜:将古建筑推倒重建,再由公司出面去做政府想做而不能做的事情,以谋取利益的最大化。

尤其值得警惕的是,在“保护性修复”后面遮掩的冲动性和随意性,仿佛不改造古城,就体现不了领导者的政绩和气魄,乃至相当多的决策者想当然地把开发古城资源当作体现政绩的机会。

改变这种大拆大建式开发古城的做法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的时刻。

一是要强化法律监管。应把涉及古城改造的全过程用法律管起来,不仅要保证拆迁补偿机制的公平、透明,对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进行惩治,而且要站在把古城当成历史资源和文化的高度,保护好古城的城市肌理。惟有如此,才能赢得和提升古城真正的知名度、美誉度和竞争力。

二是要深化市民参与。让市民参与到改造与保护古城中来是双赢的选择:市民参与不仅能及时消除政府和民众之间的误会、化解矛盾。更重要的是,群众的监督才是最“雪亮”的监督。

三是提升保护理念。要充分认识到保护性修复古城是与城市精神和软实力建设息息相关的,是关乎子孙后代长远利益的大事。当前类似的古城“保护性修复”仅仅是把古城推向市场,当地有关部门根本没有认识到留存和保护古城的意义和作用,只是将其看做换算成政绩的资源,没有看到其作为文化遗产和城市精神的核心价值。这显然是短视的。

在我国,保存比较完整的古城、古镇已为数不多。有人戏称,哪里经济发展迅速,哪里的古城就难免受到破坏。在这种怪象下,不少古城已经丧失了历史的记忆和文化的血脉。

谨防“保护性修复”成为“破坏古城”的遮羞布的同时,也应追问动机,如此的“保护”是在对古城进行改造还是有关各方联起手来借机牟利?

  • 责任编辑:潘荣煜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无法找到_虎扑篮球_虎扑nba-社区*论坛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虎扑篮球: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